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诸天我为帝 > 第二十五章 文臣武将

第二十五章 文臣武将

第二十五章 文臣武将 (第1/2页)

“草民蔡邕拜见殿下!”
  
  “臣蔡瑁拜见殿下!”
  
  “伯喈先生请起!”
  
  顾承起身将蔡邕扶起,对着蔡瑁颔首道:“德珪起来吧!”
  
  “谢殿下!”
  
  蔡邕缓缓起身,蔡瑁眼中闪过一抹嫉妒,也站起身来。
  
  提到蔡瑁,难免让人想起他卖主求荣和乱七八糟的宗族之事,为时人所鄙。
  
  实际上,此人后来做到魏国的水军都督,能力是绝对有的,赤壁之战时,周瑜都要以离间计,令曹操先杀了蔡瑁张允,才敢实施接下来的火烧连船。
  
  不过这个年代,人才不缺,品性不端可是大问题,顾承对于蔡瑁的兴趣自然不大。
  
  几句惠而不费的称赞,打发之后,顾承向蔡邕正色道:“我欲征先生为太子太傅,先生莫要推迟!”
  
  蔡邕失色,再度拜下:“草民何德何能……”
  
  汉朝尚且没有六傅制度,三师三少,如今的东宫,二傅最关键——
  
  第一是太子太傅,辅导太子,礼如师,不领官属;
  
  第二是太子少傅,既要辅导,又管理太子官属,权力更大。
  
  即便如此,蔡邕从逃亡江海的罪臣,成为太子太傅,也可谓是一步登天!
  
  顾承等蔡邕自谦完了,抬了抬手道:“先生不必妄自菲薄,如今黄巾初平,天下不定,我求贤若渴,先生当助我一臂之力,令国泰平安,四夷臣服!”
  
  “愿为殿下尽心效死!”
  
  蔡邕起身,老泪纵横,眼角眉梢却难掩喜意。
  
  能得未来天子重用,拜为老师,乃是文人荣耀的极致,岂能不喜?
  
  蔡邕为回洛阳,本就做了大量准备,阐述了治国之策后,马上道:“殿下,臣有贤才举荐!”
  
  此世人才的价值,不仅在于自身,还在于如何举荐其他人才。
  
  所谓仁以立德,明以举贤,就是这个道理。
  
  顾承笑道:“既入先生法眼,必自不凡,愿闻其详。”
  
  以蔡邕的人品,即便与荆襄蔡氏有旧,也不可能推举蔡瑁这样的人。
  
  顾承实在有几分好奇,他会推举谁给自己。
  
  蔡邕道:“颍川陈氏,以至德称,闺门雍和,子弟皆名,陈纪有子陈群,长文通雅,义格终始,可有大用。”
  
  “陈群!”顾承微微点头。
  
  颍川陈氏亦是天下八大世家之一,颍川一地名士确实太多,加上荀彧荀攸所在的荀氏,八大世家居然出了两个。
  
  不过汉四百年中,颍川最有名的两人,莫过于张良和晁错,这两人的下场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张良辅助太祖成就霸业,明哲保身,功成身退,晁错为景帝削藩,锋芒毕露,结果被景帝腰斩,身死族灭……
  
  正因为有前车之鉴,荀氏和陈氏在天下八大世家中算是比较安分的两支,党锢时,陈氏子弟纷纷辞官,如今陈群愿意出仕,也是忠心之表。
  
  至于陈群本人,他在三国谋士中不算出名,因为没提出过什么奇谋妙计,但他做的一件事,却影响甚大,那就是创立九品中正制。
  
  官居一品,一品大员,这类后世熟知的品级,就是从陈群手中诞生,虽说只是个萌芽,后世历代补充,但不得不说,它上承两汉察举,下启隋唐科举,极具意义。
  
  如果说贾诩是计谋型人才,陈群就是内政型人才,顾承对于这个推荐十分满意:“善!”
  
  蔡邕精神大振,又道:“中牟县令陈宫,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殿下既设詹事府,两省四局,陈群任中书舍人,陈宫任门下通事,可为殿下分忧。”
  
  陈宫出身三流世家,却广结英豪,与海内知名之士结交,故为蔡邕赏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