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壮哉我大汉兮 > 正文 第九章 英雄末路

正文 第九章 英雄末路

正文 第九章 英雄末路 (第1/2页)

四个二带俩王:
  
  刘邦驻扎在广武附近的险要地带,项羽也驻扎在广武。
  
  两军对峙,这两个当世豪杰难得遇上了,产生了比较戏剧的一幕。
  
  彭城之战的时候,刘邦打了败仗,把老爹都干丢了,项羽八百年不遇刘邦一回,这回可算遇到了,可得好好找刘邦唠唠。
  
  项羽把他手上的一张王牌拿了出来,就是刘邦他爹,用来威胁刘邦。
  
  项羽找人做了高几案,把刘邦他爹放在上面,供了起来并派人通知刘邦说赶紧投降,不然蒸了你爹。
  
  项羽的这手牌其实打的不错,以刘邦的性格根本不可能投降,他的野心不可能为了老爹,让自己的功业毁于一旦。
  
  刘邦不投降是肯定的,项羽因为刘邦不投降而杀了刘邦他爹,这事要是传出去,项羽再炒作一番,刘邦之前的树立良好形象会严重受损,以后项羽再遇到刘邦,完全可以数落刘邦不孝的重罪。。
  
  毕竟刘邦为了权利,看着老爹被杀也不愿投降,这样的野心要有多可怕。
  
  磕碜刘邦这么好的机会,被项羽给弄丢了。
  
  其实一个是天下,一个是父亲,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天下,贪婪这是人的原罪,刘邦不救他爹好像并没有什么难以理解。
  
  项羽已经出牌了,刘邦也要出牌。
  
  刘邦太了解项羽了,项羽始终自我感觉良好,自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天老大,地老二,他老项羽三。
  
  英雄身上是没有污点的。
  
  一旦把事情上升到道义上,让项羽觉得这么干不讲究,不够意思。项羽的弱点便暴露无遗了。
  
  刘邦凭着项羽的这个弱点,在鸿门宴上摆了项羽一道,逃出升天。
  
  刘邦一方面做好最坏的打算――截营救老爹。
  
  一方面暗中联络项伯(这个是我猜的,史书上没写),想要项伯帮忙劝劝劝项羽。项伯这个项羽阵营中最大的叛徒,帮了刘邦的次数比帮助项羽的次数还要多。
  
  有人说项伯这个时候帮助刘邦是因为项伯意识到项羽失去民心,战略失误,局势十分不利,失败已成必然。
  
  项伯为了保住项氏一族才帮助刘邦。
  
  我感觉这种看法就是扯蛋,项伯从始至终帮助刘邦都是为了一己私利,刘邦如果没给项伯那些好处,项伯是不可能帮助刘邦的。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尤其在乱世,更不可能。
  
  鸿门宴上因为刘邦之前好好招待项伯。与项伯结为亲家。帮助刘邦获得汉中,那是因为刘邦花钱了。
  
  刘邦很会说,他给项羽的回信上写到:咋俩曾经结拜为兄弟,你杀我爹,就是杀你爹,你杀吧,我希望你到时候分我一碗肉汤。(这是硬话)
  
  刘邦给项羽的回信给项羽戴高帽,把刘老爷子高度直接上升到我爹也是你爹的层次上。
  
  这招对项羽来说好使,因为项羽不是个心机婊,太天真,太单纯,太不灵巧。
  
  刘邦能想出这招,可以说刘邦机智,也可以说刘邦阴险,不要脸。
  
  使者的话说完了,转身离开。
  
  项伯出场了,劝项羽说:天下大事不可预料,争霸天下时祸不及家人,你杀了刘邦他爹也没用。(软化)
  
  刘邦这么一激将,项伯这么一劝,项羽把刘邦他爹又关了起来,以后再杀。
  
  项羽成功的用四个二把俩王带出去了。
  
  千古第一战神;
  
  项羽暂时放了刘太公一马,这不代表项羽会放过刘邦,之后又想出了一些昏招――决斗。
  
  项羽给派人告诉刘邦说:我要和你单挑。
  
  刘邦多机智啊,咋打他也打不过项羽啊。
  
  刘邦说:我不干,不服咋俩玩文的。
  
  项羽:你个垃圾怂货,你不玩,我逼你玩。
  
  项羽命令壮士出营挑战,连去了三个,这三个人是啥兵种史书上没写,但是这三个人太特么虎了,一个冲锋上去,一直往前干,不知躲闪,还没等装逼呢,就被刘邦的射手给射死了。
  
  这种失败项羽接受不了,尤其还是他去找的事,结果让刘邦好顿收拾。
  
  项羽决定亲自出马,只见他身穿铠甲,手持战戟,虎威一震,每前进一步变有泰山崩倒之势,眼神犀利如针,怒目远视,寒光四射,杀气凛然,远远望去,宛如一尊不败战神。
  
  楼烦射手哪里见过这种对手,他颤抖的抬起双手,努力的想要看清对方,射出一箭,顿时感觉无数利箭向自己袭来,楼烦士兵拔腿就跑,再不敢战。
  
  未战而胜负以分,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刘邦四处打听原来此为项王。
  
  项羽亲自出马一路向前,只有一人,却好似千军万马,万夫不当,不断的向刘邦奔去。
  
  广武涧上,项羽刘邦两方人马,相互对视。
  
  这么多人看着,刘邦再不表示表示也不行了,武力肯定是干不过项羽了,好在刘邦嘴皮子厉害,刘邦站在那就开始骂,数落项羽十大罪。
  
  最后还不忘来句狠话:我率正义之师讨伐逆贼,让犯人干你就行了,老子何必与你挑战。
  
  项羽被骂了个狗血喷头,嘴不好使也骂不回去,在那干生气。
  
  项羽的小兵都看不下去了,一个暗箭射去,正中刘邦胸部。这都不重要,主要的的是刘邦挨揍了还装逼。
  
  摸着脚硬说狗奴射中我的脚趾。
  
  项羽都傻了,这明明射中的是胸,我看着都疼,咋硬说脚呢。
  
  项羽让刘邦骂了一顿,刘邦更惨挂了点菜,这场有点逗闹剧结束,双方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刘邦有猪脚光环死不了,项羽就悲剧了。
  
  终于妥协:
  
  现实是很残酷的,项羽东征没能解决彭越的问题。
  
  彭越在谷城休息几天以后,在梁地给项羽捣乱,连克20多座城,缴获谷物十多万斛。
  
  韩信受到蒯通的蛊惑,攻打齐地,又打败了自负的楚国大将龙且。
  
  韩信也开始膨胀了,他自己的功劳很大,官却太小了,只是一个相国,这和他的功劳不搭。
  
  正好这个时候韩信拿下的齐国,齐国的地理位置不错,地盘大小也还行,韩信觉的自己当个齐王是可以的。
  
  韩信决定自立为王,顺便再通知一下,前任老大,刘邦。
  
  韩信派人通知刘邦说:齐国人不老实,反复无常的,如果没有齐王对百姓进行安抚,局势不稳定,我现在官太小,不足以安定齐地。我个人认为韩信适合当代理齐王。
  
  刘邦这个时候又是在荥阳这个地方被项羽和项羽反复的征战。好不容易拿下了荥阳,又被大军给围了起来。
  
  可以说是自顾不暇,局势非常危险,十分希望有人来救他。
  
  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在这担心受怕呢,韩信趁火打劫,火速给自己提干,这不是不给刘邦面子么。
  
  刘邦很生气,要出兵收拾韩信。
  
  张良和陈平看清了此时的形势,刘邦正处于劣势之中,有求于人,不能意气用事,把韩信给弄急眼了,再来个反目成仇,因爱生恨啥的,局势就更加的危险了。
  
  张陈二人劝住了刘邦,希望刘邦能迁就一下韩信,忍一时风平浪静,给韩信一个齐王当当,让韩信继续给刘邦打工。这下子反应刘邦反应过来了大骂:大丈夫就得当个真王,当个代理国王算什么。
  
  汉五年二月,张良带着大印去立韩信为王。
  
  韩信以为自己胜利了,从刘邦那得到了好处。
  
  其实韩信输了,韩信认为自己是有功之臣,拿自己的功劳,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刘邦拿换个一官半职,天经地义。
  
  韩信这么认为没什么错。有付出就得有回报,就是这种付出与回报间缺少了点其他的东西。
  
  此次韩信自立齐王,成功的把韩信和刘邦的关系由战友兄弟,变成了交易行为。
  
  韩信从此时起,被刘邦拉入了黑名单。
  
  再说项羽,齐地让韩信占领了,而且有小道消息说韩信要干他,这又给项羽来了一个暴击。
  
  不可一世的项羽畏惧了,这场没有亚军,只有冠军的游戏项羽要输了。
  
  面对断粮,被包围,失去民心等无数不利条件,项羽终于妥协了。
  
  此时项羽感到了孤单,明白了盟友的重要性。
  
  项羽不想输,也输不起。输不起,只能妥协。
  
  项羽想解决此时的困境其实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解决彭越的问题,项羽现在最大的困难是缺粮。
  
  二:齐国的问题。
  
  项羽还一个隐藏的危机淮南国的问题,这个一会再说。
  
  彭越对于项羽来说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彭越虽然游击战打的挺好,也给项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不过以项羽的高傲注定不会向一个手下败将低头。
  
  在此之前,韩信和项羽没有正面的交过手,韩信又打败了项羽的大将龙且,对于项羽来说韩信和他是对等的,其他人不行。
  
  所以项羽准备从韩信这着手。
  
  武涉,这次游说齐国的的主要人物。
  
  他提出的劝说韩信的观点,韩信是接受不了的。比如说武涉说刘邦不讲信用。
  
  项王放过刘邦很多次,刘邦往往都是刚逃出去回过身来,就对付项羽,刘邦是不可信任的。
  
  比如说吓唬韩信,告诉韩信跟着刘邦混早晚玩完。韩信是被吓唬大的吗?不是,韩信是钻人裤裆长大的。
  
  再加上这白条小利:你要是和项王联和,三分天下,你就是齐王。
  
  韩信拒绝的理由很简单:韩信原来在项羽那,不过是个小官,项羽不听他的,到了汉王这,韩信是大将军,刘邦对他言听计从。刘邦如此诚心待韩信,韩信不好意思背叛刘邦。
  
  韩信不同意,武涉此次游说失败,回国。武涉离开后,蒯通从武涉的话语中得到启发,经过一番研究,得出一个道理天下变化取决于韩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蒯通得出这个结论之后,蒯通开始着手劝韩信背叛刘邦。
  
  蒯通比武涉准备的多了。
  
  从刘邦这:汉王刘邦率领着几十万大军攻打项羽,结果被项羽杀了个人仰马翻,汉军已经没有勇气和楚军争斗下去了。
  
  从项羽这:项羽更惨,虽然一路无敌,但是现在缺钱少粮,失去民心。
  
  从韩信角度:如此看来天下大势掌握在了韩信手中。你帮谁,谁赢。要我看你不如采取中立态度,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谁都不敢打第一枪,这样韩信在加以妥善精英,联和燕赵两国,或许天下可得。
  
  蒯通说了这么,韩信说了一句话差点没把韩信气死:汉王待我不薄,我不能背叛汉王啊。
  
  韩信敢这么说话就证明韩信认为自立齐王是应该的,刘邦派张良来正式立他为齐王也是应该的,就是刘邦对他还和以前一样,是兄弟。
  
  这个判断是影响韩信的一个原因。
  
  蒯通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的图谋也是天下,到刘邦那里,蒯通不会得到重用,刘邦的人才太多,所以他选择到韩信这,给韩信出谋划策。
  
  蒯通又从兄弟之间也有背叛,有利不会在身边这个角度引经据典,又给韩信上了一课。(我挺喜欢喊麦的,死在江南烟雨中,樱花树下的约定都挺好听,但是天佑那句喊麦是“国粹”,我读书少别忽悠我)
  
  韩信回答蒯通的还是那句话:我不能背叛刘邦啊。
  
  蒯通劝说了韩信好多回,韩信就是不听。
  
  蒯通说了这么多大逆不道的话,韩信不听,蒯通也害怕这事传出去之后挨收拾,于是这是世间多了一个假疯子。
  
  韩信为啥不背叛刘邦:我感觉主要原因就是韩信目光太短浅。
  
  我们都只知道韩信受过胯下之辱,这件事无论是从教科书上,还是一些专家眼里,他们都从正面称赞韩信忍辱负重,不争一时之气。
  
  他们这么评价的原因无非是恰巧韩信最后成功了,如果韩信不成功,那么韩信在人们的心中是一个窝囊废,更别提流芳千古。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你正常走路,这个时候前面走来一个大汉,不让你过去,并指着你对你说:你是垃圾,你是怂货,你除了装逼啥也不会,你不拿着剑吗,我看你拿着武器也是怂货,有能耐你拿剑劈了我,不能的话,从我裤裆里转过去。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民风咋样,在东北有这样一句话,当然这不是啥好话,大家都听过。你瞅我干啥,我瞅你咋地。你在瞅我试试。试试就是试试。
  
  这里面的韩信正处于亲年时代,血气方刚,一个正常的青年,遇到这种情况,正常反应就一个字干。
  
  而韩信的反应也是一个字“钻“。
  
  为什么韩信就没有干的冲动,或者说就算干不过对面,挨揍也比钻裤裆强啊?
  
  因为从当时的韩信很贫困,很潦倒,母亲死了,韩信连安葬费都没有,韩信本身打不过大汉。
  
  而如果韩信被打伤,无法工作,则要面临更加现实的情况,比如说挨饿,或者说直接病死。所以韩信在面对这种困境的时候,脑袋里利害关系想的是十分清晰的。
  
  在当时钻裤裆对韩信来说是最有效的选择。
  
  我们再分析韩信的所做所为,能从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韩信只在乎近利,项羽不用他,他立马就跑,刘邦不用他,他也立马就跑,韩信总想一步登天,立地称王,不想从基层管理做起,他的成功是因为有萧何。
  
  现在韩信是齐王,投靠项羽之后,韩信的兵一不加多,土地不会增加。对于韩信来说投不投靠项羽并不能给韩信带来多大利益。
  
  再有韩信有和项羽同样的高傲,项羽从头至尾就没瞧得上刘邦。
  
  韩信也应该有这种心里——对于称霸天下来说刘邦更好对付。我们不能排除韩信击败项羽后,再背叛刘邦的这种可能。当然刘邦没给项羽机会。
  
  再立盟约之项羽被坑:
  
  项羽被刘邦糊弄的次数还少么?对于这种糊弄,项羽是既无可奈何,又没有脸继续被刘邦忽悠。
  
  中国有一句话叫冤有头债有主,项羽搞定不了韩信,能搞定刘邦也行。
  
  搞定刘邦对于项羽来说是个问题?,项羽脸小,在此之前,求爷爷告奶奶想要和解的都是刘邦,现在项羽不行了,这和解的话项羽咋也说不出口。刘邦那虽然前途似锦,一片光明,不过这光明中是有瑕疵的。
  
  刘邦的军队被项羽打怕了,不敢和项羽正面起冲突,汉军有很严重的士气问题,刘邦的一家老小也在项羽手里。
  
  可以说俩家都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便有了一些共识。
  
  刘邦在分析的一些当局之后,还是决定找项羽和解。
  
  项羽不好意思找刘邦再分天下,刘邦是好人,帮助项羽好意思。
  
  这回又是刘邦先提出来停战,项羽也不能再装逼了,接受了刘邦的提议。
  
  刘邦通过纵横家的白呼,和项羽达成了一些共识,比如说中分天下,以鸿沟为界,西面是汉国,东面是楚国。
  
  令刘邦和项羽没想到的是此举造出了一种风靡全国的棋盘,不过呢因为这盘棋太小,现在统治这种棋被一些不是人的东西给统治了。
  
  再比如说释放刘邦的老爹,媳妇,儿子,这条刘邦要的不过分。
  
  但是这条对刘邦来说不只是亲人回来了那么简单,还有的是士气问题解决了。
  
  项战神归还人质,对于汉军来说无法想象,一时间汉军高呼万岁。项羽在和刘邦暂时和解以后东归,刘邦看项羽都走了,自己在这也没啥意思,刘邦是往西走。张良和陈平不同意刘邦西归,他俩的理由和范增劝说项羽时差不多――落水狗就得痛揍。和项羽相反的是,刘邦很痛快的听从了张良陈平的建议――对项羽出兵。
  
  汉王五年,刘邦东征项羽,这次刘邦学聪明了,他叫了彭越和韩信一起进攻楚军,彭越看韩信都当上齐王了,自己还是个魏相国,没有诸侯王的权力大,彭越相当魏王啊,所以彭越以魏地刚平,士兵害怕楚军为由,拒绝出兵。
  
  韩信不出兵的理由也用一句话可以概括:无利不起早。
  
  韩信和彭越都玩心眼,不主动出兵,所以刘邦的到固陵三军会师的计划以失败告终。就在这个时候,楚军抓住机会,主动出击,项羽还是项羽,刘邦还是刘邦,汉军单方面和楚军交战,是咋打咋输,这里面也能体现出项羽的军事能力。
  
  刘邦因为失败,又陷入防守局面。
  
  刘邦又终结了一下失败的原因,和上文差不多,诸侯不来会师,刘邦自己没有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刘邦把球踢给了张良。
  
  张良是明白人,他一语道破天机,并劝刘邦封彭越为梁王,把陈县以东到沿海地区给韩信,这是韩信的老家,属于楚国地区。
  
  有了利益分配,韩信,彭越欣然出兵。
  
  汉五年十一月,刘邦又下了一步大棋,他派英布和刘贾(这个人是刘邦的堂兄,有意思的是,现在英布是朋友,战友,而未来的某一天刘贾被英布一刀干掉)到淮南国。
  
  淮南国之前我们讲过,它的位置也很重要,紧邻楚国,在楚国的西南部,这里面守卫淮南国的是周殷,收复淮南国的具体过程史书上没写,只用诱降二字而匆匆带过,具体的谈判过程我们不知道,但是肯定和一个字有关,那就是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