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剑青 > 正文 第二十一章 第一次

正文 第二十一章 第一次

正文 第二十一章 第一次 (第1/2页)

港产警匪片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诞生新气象,上世纪80年代的黑白激斗夹杂着无厘头佐料,枪战设计多有浪漫化成分,功夫打斗占据很大比例;90年代开始模仿好莱坞的痕迹渐重,格局国际化,成分科技化,枪战专业化、军事化,反派不乏军阀、恐怖分子、跨国军火商,直升机坠毁和大厦爆破等大场面屡见不鲜;2002年震撼影坛的《无间道》再一次为警匪片开辟新方向,情绪压抑、气氛冷峻、悬念密布,渲染高智商对抗,且伴有宿命式的情节和低落结局,都成了《枪王之王》《窃听风云》等跟风之作的标配。
  
  转眼又过去十年,轮到两位新晋导演梁乐民和陆剑青的《寒战》被推上风口浪尖,被冠以“十年最佳警匪片”“港产警匪片革新之作”等称号。依笔者之见,十年最佳等硬性指标当然需要见仁见智,但梁陆两位编导为挖掘警匪片新魅力做出的积极努力,通过影片不难一目了然,他们迫切想要“开宗立派”,甚至有勇气淡化以往卖座警匪片的两个最大优势。
  
  一是简化了警察破案的抽丝剥茧,弱化了传统意义上最出悬疑效果的一环。影片看似头绪繁琐,一波三折,其实具体到破案几乎是手到擒来,一查出黑火药的成分,就顺藤摸瓜找到罪犯大本营,一发现“环境特征”的线索,内鬼的身份顿时毫无疑问,而且这些证据还并非主角拼死争夺或神机妙算得来,完全出自办案的既定流程(接了案子,该化验的总得化验,该发现的肯定会发现),几乎不包含智力挑战,没有本格破案的恍然大悟,也没有希区柯克故事的柳暗花明——“抓坏人、找内奸”带来的惊奇效果不多,显然并非剧本不佳,而是梁陆另有醉翁之意。
  
  其二是更改了港片惯有的武力设定。论动作场面,对预告片里飞车爆破满心期待的观众多半要扫兴,尤其是那颇具冲击的车身断作两截,到了正片不过是个醉汉酒驾意外而已。坏人们不但斗智不行,被警方轻易抓了把柄,武斗更加不堪,除去警局内奸那一拨人,余下都是没几句台词的莽汉,完全不够精锐的香港警察打上几分钟的,只需放几个烟花就能一锅端。而最关键的是,梁陆让主角集体远离一线战场,副处长也好,廉政公署主任也罢,岗位职能本就和上阵搏命十分不协调,除了郭富城在交赎金时打了两匣子弹,其余戏份较多的角色几乎都连扣扳机的机会都没有,持枪破门、摸爬滚打的活儿全是配角甚至龙套们干的。两位老将打不动也说得过去,演过李小龙的少壮派李治廷竟也只是文职,梁陆颠覆传统的用意就很明显了。想想以往的警匪港片,只要带个“动作”标签,罕有主角不冲锋陷阵的,即使《无间道》这样不爱舞刀弄枪,最后还得亲自上天台拔枪做个了断。
  
  破案驾轻就熟,打斗点到为止,梁陆舍弃了观众最易先入为主的两个看点,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向了剧力密集之处,人物关系。观察、揣摩角色,是欣赏本片的最大乐趣,智力上的收获不亚于一流的破案故事。片中角色纷杂,但交代起来纹丝不乱,即使你记不住每个人的名字和长长的职位,也能望过一眼就记住此人身份,加上熟口熟面的大咖云集,只要不是进场晚了,理清相互关系毫无压力。但同时,要猜透他们的心思却着实是个脑力活,角色间两两交集甚密,台词机锋处处,合作与对立、欺骗与坦诚、争锋相对与真情流露,似是而非的揭晓中不断引发猜测,随着事态演进,各人立场还有摇摆和转折,更衍生出无穷变数,交织出一条条极富张力的叙事线,组成疑云密布又条分缕析的大网,最后收归为一个铺陈妥当的终点……还没完,居然还是个开放结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