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乱世枭雄 > 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大唐国师的结盟之策

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大唐国师的结盟之策

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大唐国师的结盟之策 (第1/2页)

千百年来,历朝历代不管主政者是谁,对周边各个异族,即使攻下来,也都是采取间接控制的方法,没有权力对他辖下的领土和百姓实施垂直管理、直接管理,而是必须通过部落的土司、头人、族长、头领进行间接的统治。
  
  赋税要通过他们以贡物的方式上缴,百姓要通过他们来间接管理,当需要与外敌作战时,需要通过他们来征兵、用兵。
  
  这样也就决定了最高统治者权力的局限性和政权的不稳定性。
  
  王君临一手建立的大安国虽然依然没有超脱封建王朝这个范畴,但是必须要有统一的户藉管理制度、全民兵役制度、正规赋税制度、司法制度,而且还要在这些基本目标基础之上建立一个较之大隋乃至之前所有封建王朝都更为先进、民主的封建政权。
  
  可是想推行这些制度,建立这样一个国家,这其中的曲折艰难充满了太多未知和困难。
  
  因为,这个过程中会直接削弱那些各部落头人、土司、族长们的权力和既得利益。
  
  所以,王君临若是想强行彻底改变南诏人的生活习惯,将其如汉族百姓那样改土归流,纳入统治,也必将会影响到南诏族头人、族长等上层的利益,从而产生极大的反弹。
  
  除了最开始让尉迟敬德大开杀戒之后,王君临并不打算以武力强行推行这些制度,因为他知道,若是他这样做,即使强行推开,后面也是隐患不断。
  
  而且,大安国始终保持强势地位还好,等若干年后后代子孙不争气,国朝衰弱,或者国家动荡,与外敌打仗等事情出现,南诏人必然会搞事情,甚至反抗不断。
  
  若是再有李世民这样的敌人派人过来特意搞事情,肯定是与南诏人一拍即合,一搞一个准。
  
  所以,他首先要让南诏人大力发展农耕,让他们全部变成农民。
  
  然后发展工商、繁荣经济,同时改土归流,推行汉族与南诏族的杂居、通婚,最终促进南诏族与汉族之间的彻底大融合。
  
  可是即便如此,恐怕来自南诏族高层方面的阻力仍然不会小,阴奉阴违的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
  
  所以,王君临特意让尉迟敬德先对南诏六族大开杀戒,将他们杀怕再说,起到杀一儆百的震慑。
  
  如此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其实早已注定萧瑀难以搞出事情来,甚至白来一趟不说,搞不好还会将自己折在这里。
  
  …………
  
  …………
  
  扬州。
  
  大安国皇宫中的御书房位于大政殿旁边,空间显得并不如何阔大,左手边一大排齐人高的偏纹衡木架,架上摆的全是书籍。
  
  王君临此时并没有穿龙袍,而是换了件穿着很舒服的白色便衫,腰间系着一条玉带,看上去倒是休闲。
  
  他此时斜倚在矮榻之上,伸手将茶碗搁在几上,很随便地挥了挥手,便有内侍赶紧端了几个织锦面的圆凳子进了屋。
  
  杜如晦、房玄龄、刘子明、魏征、李靖、沈果儿、裴世矩、虞世基等六部主官以上重臣俯身谢恩,然后很自然地落了座。
  
  皇帝陛下在非正式场合中较为随和,召集重臣议事时不喜欢臣子站着,这一点众人早已习惯,最开始时魏征也曾经力谏过,但王君临不予理会,魏征也只能和其他人一样————总不能其他人坐着,他站着吧!
  
  这种小范围内的重要会议,杜如晦、房玄龄人是必有的,而其他人则是随王君临的意思,王君临派人召见谁,谁便参加。
  
  不过今天人数算是多的。
  
  因为,今天,距离与李世民约定三年之期还剩下一年时间。
  
  剩下的时间不多了,王君临要正式启动对唐国战争的准备工作。
  
  “萧瑀现在到了何处?”王君临首先看向沈果儿,有些好奇的笑着问道。
  
  萧瑀虽然在原本历史上没有杜如晦、房玄龄、李靖、魏征这般有名,但是能够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内,甚至排在前面,岂能是寻常之人,在这之前其实也一直是王君临想要弄到碗里面的人。
  
  所以,早在七八年前,萧瑀身边便有当时远东军军情府的暗子盯着,只是这个家伙一直跟在李渊身边,对李氏颇为忠心,王君临派去的人一直没有机会将其策反。
  
  而萧瑀被李世民派到南诏郡搞事情,虽然这个过程极为隐秘,甚至在长安城还有另外一个萧瑀每天正常在唐国上朝上衙。而去往南诏六镇的萧瑀的容貌都有了一些改变。
  
  可是因为从最开始就有人盯着萧瑀,后者第一时间便被大安国安全府的人给发现了。
  
  当时,消息报到沈果儿这里,因为萧瑀特殊性,第一时间便向王君临进行了禀报。
  
  王君临曾经有过交待,凡是他点名的那些人,不管时间过去了多长,若是有异动,都要直接报给王君临,当时杜如晦、李靖、魏征等人其实都是这么到王君临碗里面来的。
  
  沈果儿当即说道:“启禀陛下,萧瑀三天前已经到达南诏六镇,算起来和朝廷派往六镇的六个主官同一天到达。”
  
  顿了一下,沈果儿请示道:“王爷,六镇生诏人心思不定,萧瑀前往六镇万一生出乱子,要不要将他抓起来,直接送到扬州?”
  
  王君临笑着摇了摇头,道:“不用抓他,而且还要帮他成事。”
  
  沈果儿等人怔了一下,魏征直接反问出声:“陛下,您说帮萧瑀成事?”
  
  不过,李靖、杜如晦、房玄龄、沈果儿略一沉思之后,便明白了王君临的意思,脸上流露出了猫戏老鼠般的笑意。
  
  “没错,”王君临点了点头,“是帮萧瑀成事。”
  
  王君临紧接着吩咐道:“果儿,你亲自安排,和罗成配合,从南诏族中挑选精干人手,创造或者寻找合适的机会,让他们与萧瑀接触,被萧瑀拉拢收服,然后再帮萧瑀在南诏郡寻找一处隐蔽的敌后根据地,争取在我们与唐国全面开战之前,帮萧瑀拉出一支上万人的队伍。”
  
  沈果儿脸上带着微笑,点头道:“陛下放心,果儿知道怎么做了。”
  
  王君临犹豫了一下,又提醒道:“萧瑀不是普通人,若是这个过程被他有所发现和察觉,你第一时间向朕禀报。”
  
  沈果儿将一些东西都记在了自己拿的小本本上,答应一声退到一边。
  
  王君临这才目光扫过众人,旁边一名内侍立刻走到一侧的墙边,伸手扯起一根细绳一拉,一张巨幅地图便滑了下来,悬挂在众人面前。
  
  “诸位爱卿请看,这便是我大安国与唐国地图,重点标出来的是与唐国边境上一些要点和能够行军的道路。”
  
  王君临回转身来,亢声说道:“朕自立国以来,兴工商、强农牧,重文教、练兵马,休养生息,积蓄实力,就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唐国纳入我大安国治下,让关中和洛阳百姓也过上安泰富足的生活。”
  
  “李世民自然是不愿意,而且两年以来,唐国军力和国力也提升很大,最主要的是国安府已经得到确切消息,唐国也已经能够制造出火药武器,所以攻伐唐国将是我们多年以来最艰难的一战,我们务必要做万全准备。”
  
  大安国的弘股重臣们听着王君临的话,看着地图上被大安国包围着的那片自古以来的龙兴之地,神色略有些凝重的同时,心中早已热血沸腾,只有打下这些地方,大安国才真正统一天下,也不枉他们成为如此帝国的开国功臣。
  
  杜如晦最先恢复平静,说道:“陛下的意思是,只要三年之约时间一到,便立刻攻打唐国?”
  
  王君临微微颔首,说道:“没错,朕正是这个意思。”
  
  刘子明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臣以为一年后出兵唐国,还不到时候,至少从财政上准备并不充分。且我们与梁国大战结束还不到两年时间。”
  
  王君临摇了摇头,说道:“刘爱卿所言不错,立国以来,我们花费在民生和文政方面的钱财太多,财政上还不如之前充分,但是若考虑到唐国已经能够制造出火药武器,我们便不能再等。”
  
  李靖立刻肃然说道:“陛下所言极是,打唐国的确是宜早不宜迟,唐国能够制造出火药武器是一方面,李世民此人雄才大略,善用人才,麾下文臣武将中能人也不少,在唐国也甚得民心。不过,臣以为出兵大唐不可超过六个军团三十万之数。否则我大安国内粮草供应可能会有些吃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