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二百六十一章 募兵防乱

第二百六十一章 募兵防乱

第二百六十一章 募兵防乱 (第1/2页)

郁保四和李小二一路穿州过府,进入了郓州境内。在路上,郁保四又收了一些灾民中的泼皮无赖,凑了上百人,沿途硬讨强要,借着受灾的名义吃大户,好吃好喝地就来到了东平湖畔。
  
  郁保四没有来过这郓州,因此这时错把东平湖当成了梁山泊,也将东平湖南岸的东平府当作了梁山泊南边的济州府。
  
  李小二上前寻人打听了一下,跑回来对郁保四说道:“哥哥,我等到了东平府!这湖乃是东平湖,不是梁山泊。我等还需向南走,才能到达梁山泊。”
  
  郁保四摸了摸他的大肚子,皱眉说道:“那梁山怎的这般鸟远?老爷我都走了半日了,还未看到梁山泊的水!兄弟们都饥渴交加了,得寻个所在吃饱喝足,再上路不迟。”
  
  听了郁保四的话,他身后一个心腹喽啰突然指着东平府城墙外的一排木棚说道:“哥哥,你看!那前方莫不是官府又在赈灾发放饭食?不如我等也去那里吃?”
  
  郁保四定睛一看,果然有许多灾民从那木棚处捧着碗走了出来,蹲坐在城墙的墙根下吃食,看来又可以带领着手下这帮人去吃白食了!
  
  ……
  
  东平府城墙的西门外,官府新搭建了一排高大的木棚。不过,这木棚却与阳谷县外用来施粥的粥棚不同,这是东平府兵马都监董平用来招募禁、厢军的募兵棚。
  
  北宋朝自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建国之后,主要实行募兵制。招募对象多为灾荒饥民,并实行灾年招募饥民为兵的养兵制度。这般做的目的,主要就是防止受灾的流民聚众闹事,揭竿而起,动摇朝廷的统治。
  
  宋太祖赵匡胤就曾经总结说道:“吾家之事,唯养兵可为百代之利,盖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变生,有叛兵而无叛民。“
  
  赵匡胤认为这样的灾年招募饥民为兵的养兵制度,有利于巩固朝廷的统治根基,消除动乱之源。
  
  北宋朝,除了灾年招募饥民为兵之外,还鼓励营伍子弟接替父兄当兵,或以罪犯充军,兵源缺乏时,也抓民为军。一经应募,终身为伍。
  
  北宋规定,诸路募兵由长吏或都监施行,以“兵样“或“木挺“为标准,选壮健者充禁军,其短弱者充厢军。
  
  新兵入伍,即在脸部或手臂刺字,以标明军号,故招募又称招刺。其家属可随住军营。
  
  宋军实行拣选制度,每年春秋按上、中、下三等标准进行训练考核。壮健有武技者,可由厢军升禁军,武技出众者,优给赏物,可补阙阶官。武技不及下等者,马军降为步军,又不及则降为厢军。老弱者或降低级别,或削除军籍,或降充“剩员“和供军中杂役。
  
  禁军、厢军以及土军,一般60岁退役,其衣粮供给减半。阵亡军士家眷有抚恤,伤残也有安置的规定。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的募兵制在北宋初期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对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募兵制下士兵的职业化、终身化。士兵成为职业军人,和平时期也不再回家种田,负担减轻,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逃避兵役的现象,士兵可以毫无顾虑地作战,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也使广大农民摆脱了沉重的兵役负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