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咸鱼的末世 > 第三章:聆听城市的声音

第三章:聆听城市的声音

第三章:聆听城市的声音 (第1/2页)

肉眼只能看见合情合理之物。训练有素的大脑则能探索不可思议之处。
  
  为了获得灵感,林东决定出门逛逛。出门前他特意买了一把吉他,然后骑着一辆自行车便上路了。
  
  清晨,市场上卖力的吆喝,在一种亲切的烟火气息中,这个城市慢慢苏醒。声音,赶也赶不走,捉也捉不住,她是一座城市感性的力量,传达着一座城市的存在、欲求、矛盾、痛苦、幸福和快乐。这力量越丰富,越直击人心,越容易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产生归属和认同。悦耳的刺耳的、喧嚣的静谧的,无数多元而繁杂的声音交织,汇成一股城市生活的铿锵力度。城市在趋同,城市的声音在趋同,城市人的感官在钝化。林东如此感慨着。
  
  被上午的微雨蒸透的城市刚从微醺中苏醒,黏稠的空气就已经纠合着闹市的嘈杂浸染着眼前这个城市。林东骑着单车,在路上漫无目的的看着四周。在潮湿的马路上穿过,就像一次奇异的巡礼。每个城市都有温情的一面,纵然是灰白的浅淡也有温情的主题。
  
  天青色的骑楼,分成楼上的家和楼下的店。生活就在一座小小的骑楼里被谱成了一支支歌曲,日日翻唱,每次都唱得别有味道,怎么听都听不厌。精雕细琢、色彩斑斓的楼面倒是都省去了,玻璃花窗格子里早已不是西关小姐的闺房,粗壮的罗马柱也被改造过,成了细脚的廊柱,支撑起一条街亦古亦今、中西合璧的风范来。楼下的老人开着收音机,摇着蒲扇,听得悠然自得。路过的青年塞着耳机,晃荡着明丽的衬衫,听得随心所欲。店铺的老板,偶尔慵懒,侧耳于邻居新鲜的声谈。更多的人,听得在无意与有意之间。
  
  林东停在报摊边,随手买了一份报纸,墨痕,纸香,倾倒出这个城市的色彩,华丽的,张扬的,迷蒙的,有时像一副故旧的纸草画,有时又像一副炽烈的油彩。仿佛看见画中人,袅袅从木门后探出身子,着黑色香云纱的长衫,趿拉着小木屐,轻轻挽着垂落的发髻。
  
  一个人独处时,林东不由打量起这座美丽的城市,聆听城市的时光声音,倾听城市拔节生长的声响。这座城市虽然不大,但储满了城市声音。小贩叫卖声、船夫的吆喝声、轮船的汽笛声、海鸥的鸣叫声、秧苗的拔节声等都曾伴随着城市成长,也隐藏在城市记忆深处,稍稍弄拨,便荡漾开来。
  
  徘徊于街头巷尾,林东仿佛听到了孩提时常听到“回家吃饭啦”的叫唤声。那时,孩子大多是放养的,下课铃声一响起,男孩、女孩便撒腿跑出校门,找一块空地跳皮筋、抽陀螺、打弹珠,不亦乐乎。个别胆大的孩子还跑到郊外,奔草垛,躲墙角,捉迷藏,追逐嬉戏,不忍归去。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日落时分,大人们就会站在家门口,扯着嗓子喊孩子的小名:
  
  “某某某,回家吃饭啦!”
  
  听到甜蜜的呼唤,孩子们赶紧一溜烟似地跑回家,脚步急促而细碎,一步一步地将暮色收拢。尽管岁月已经远去,但那饱蘸幸福味道的温情叫唤声仍刻在林东的记忆里。
  
  记忆深深深几许。岁月流转,时光飞逝。这些最本土、最真切的记忆,曾散发着岁月芬芳、时光味道的吆喝声已随风飘远。城市自觉不自觉地收录这些远去的吆喝声。然而,当城市推开另一扇窗时,窗台又滋长了另一种吆喝声:
  
  “收购旧电视机旧洗衣机喽——”
  
  “收购旧电冰箱旧消毒柜喽——”
  
  这些真正来自市井的吆喝声,带着生活的韵律,带着城市的体温,厚重而悠扬。从林东记事起,小巷的吆喝声就从未间断过。长长的小巷,弥漫着浓浓的烟火味,小生意人在走街串巷,小狗儿在打滚,翻地,咬尾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这座城市又飘荡起一种新的吆喝:
  
  “收瓶加气——收瓶加气——”
  
  那时,“收瓶加气”的吆喝声常常把住宅小区叫醒。常到林东小区吆喝的是一位北方汉子。他中等个子,身板结实,肤色黝黑。他那“收瓶加气”吆喝声带着浓浓的北方口音,清脆而嘹亮。他起得早,跑得勤,曾创下一天送出三十六瓶气的纪录。他常骑一辆机动三轮车,车上放着一瓶煤气罐和一个电子秤。有时收到熟客的气瓶,也偷偷进行瓶对瓶互倒液化气。他一只手拧住瓶口,一只手晃动气瓶,“嗤嗤”的加气声飘得很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