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文魁 > 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义利

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义利

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义利 (第1/2页)

朝鲜当时的儒家学说分为李珥李粟谷的畿湖学派。
  
  以及李滉李退溪的岭南学派。
  
  这两派由学术分歧,而引申为政党斗争。
  
  李滉的观点,承自朱子理学,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深信朱子深求其意’,故而他的学说与理学一样,主张的是理极无尊对。就是理是至高无上的,理发而气随,这就是理气互发之说。
  
  而李珥的观点,则是明确反对老师李滉的主张,他认为理气就犹如阴阳太极一般,互为始互为终。
  
  李滉继承而发展了朱子学说,而李珥则提出了质疑。
  
  当然为何从理气之论,而引申为政党之争呢?
  
  那下面要一步步说,理气之论可以引申为义利之辩,王霸之辩,知行之辩。
  
  李滉学说看来,知是理,行是气,先知后行。
  
  而李珥学说则,人有三等认知,下者读书明理,中者读书而思明理,上者躬践其事而得真知。
  
  此外还有天理人欲,道心人心等等,都从理气之说而发端!
  
  而在义利之说上,李滉学说则是认为义是理,利是气,如此就应该以义导利,以义制利,而三纲五常是恒久不变的真理。
  
  而在李珥看来,应当义利并举,比如老百姓吃不饱饭起来造反,在李滉学说看来就是不义之举,但在李珥看来老百姓有吃饱饭的权力,民穷财尽则势必为贼。不可单纯以道德来衡量,而是应该以民为本。
  
  所以说两等学说都是有一套独立的逻辑架构的,而这些独立逻辑也是他们用之治理国家大事的理论根据。
  
  因此林延潮说义利之争,可以引申到义利,王霸之辩上,由此李德馨乘机抓住机会质疑。
  
  所以到了李德馨质疑明朝出兵救援是为了大义,还是私利时,大多数人下意识的观点就是利是不对,应该是因义而兴兵。
  
  这也是柳成龙,李德馨方才铺垫的原因所在。
  
  柳成龙,李德馨认为自己占据了大义的高度,但林延潮闻此却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柳成龙道:“李大人之言虽是冒失,但也不是没有道理。而今大人若以出兵替东国抵御倭寇之恩,让我朝分国?不知是否挟恩之举呢?”
  
  众朝鲜官员们纷纷言是。
  
  屋子里一派附和之声,他们虽用朝鲜官员低语,但意思都是支持柳成龙的无疑。
  
  林延潮始终保持着平坐的样子道:“柳左相,好比有位孤寡老人,屋子年久失修,遇雨则漏。一位后生心生怜悯为其修补屋子,不取一分一文。而孤寡每日修屋之后,老人给后生以金钱,如此我等以为后生是贪图钱财吗?”
  
  “再譬如老人只给后生一碗饭。如此我等以为后生是贪图一碗饭吗?”
  
  “或者老人不给一碗饭,只是些感激之语?难道我等可以以为后生是贪图老人给予虚名?”
  
  “何为义?义就是合宜,合宜就是合乎于人心,这才是礼字!到底是给予金钱,给予饭食,甚至感激之言,不是看后生要多少,而是当看老人能够给多少?”
  
  林延潮身旁陈济川,吴幼礼都是点头。
  
  而柳成龙等朝鲜大臣,则是无不羞愧。
  
  林延潮正色道:“今日我大明兴师讨伐倭国,挽贵国于水火之中,尔以为我朝天子是贪图朝鲜之感激?或是区区一碗饭食吗?如此致我大明皇帝于何地?”
  
  李德馨正要俯身再度道歉,柳成龙却伸手一止道:“上使之言,句句不离义利并举,这是一分为二,而不是合二为一!难道上使可以否认义利之间,义在利先,以义导利吗?”
  
  面对柳成龙的质疑,林延潮失笑道:“柳左相,又说回到理气之辩吗?”
  
  “听吾一言,朱子曾有云理有动静,何为动静呢?就如太极之有阴阳一般,阴阳之间此消彼长,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
  
  “但无论如何变化,当你之目光投注到太极上一眼的霎那之间,图上的阴阳却是分明的!这也是朱子所言始信真源行不至,倚筇随处弄潺湲!”
  
  “所以理有动静之分,是因不用时,合二为一,而用时,要一分为二!义利二字恰如阴阳,如同道心人心之精微。所以从来没有什么义利并举,而在于合宜?而合宜是即是要讲义也要讲利,这就是一分为二。眼下我大明救贵国与存亡之际,如此大恩,贵国又当如何极力报答,以便合宜,合乎于义字?”
  
  “现在吾不过是提一个分朝之议,对于贵国国土没有半点减损,对于贵国子民没有半点伤害,而今贵国却口口声声反对再三,难道这大义只用在约束我上朝,而不在于贵邦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