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秦朝那些事儿 > 八十七 不叫胡马度阴山(2)

八十七 不叫胡马度阴山(2)

八十七 不叫胡马度阴山(2) (第1/2页)

蒙恬在秦朝如日中天,秦朝已经久无战事,所以对匈奴志在必得,始皇帝派他出战,可见对他取胜抱有强烈的信心。另外,三十万秦军将士也不是随便能交给任何人的,除非始皇帝对他有绝对的信任。
  
  蒙家圣眷正隆的还不只蒙恬自己,他的弟弟蒙毅也是秦朝炙手可热的人物。受皇命官至上卿,出入皆与始皇同驾,风光一时无两。蒙恬和蒙毅兄弟俩,一文一武,相辅相成,一个参处国家政事,一个负责对外用兵,还特别被始皇帝授予忠信荣誉勋章,满朝无有敢与之争长短者。
  
  蒙家这种情况,别人羡慕不来。从蒙骜开始,已经三代遗朝,为始皇帝的统一大业立下过汗马功劳,所以能得宠若此。
  
  说实话,秦朝上下并没有人羡慕蒙家,对他们只有妒忌和仇恨。秦朝的水太深,而蒙家又太特殊。
  
  皇朝成立以来,本土派和客卿派就展开了明争暗斗,两方泾渭分明,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就在他们权利角逐,不死不休的时候,蒙家却悄无声息的超然于两派之上。
  
  蒙骜本来是齐国人,按理说应该属于客卿派。但是从秦昭襄王开始,他就已经在秦国工作,蒙家为四代秦王效忠,渊源极深,似乎又可以称之为本土派。这种不左不右的状态,让蒙家不招两派待见,都视其为异类。也正是因为被排挤,蒙家得以被始皇帝收编,成为皇权集团的核心成员。
  
  受皇帝重用,其实并非什么好事。别人求之不得的东西,你却轻而易举的拥有,不知不觉间已经树敌太多,蒙家终究要为此付出代价,尽管选择的权利从未在他们手中。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蒙恬没有心思预知他的未来,此时正在为抗击匈奴做总体的战术谋划。边关的破落和萧条让蒙恬感慨万千,长城经久失修,断断续续,到处是缺口。这样的防御工事,怎能阻止胡族的入侵?
  
  军人世家的出身,让蒙恬具备很高的军事素养,他很清楚匈奴的生存和进攻模式,击溃匈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游牧民族向来逐水草而居,在马背上讨生活,民风狂放而彪悍,每个匈奴男子都从小练就骑马射箭、近身格斗的好本领。草原上生产资料很匮乏,要保证优质的生活,就必须对别人进行掠夺。匈奴人平时放牧牛羊,战时则全民动员,组成凶悍的军队,大肆侵略。
  
  由于匈奴人善于骑马,所以来去如风。他们从不跟敌人打遭遇战,而是利用部队机动能力强的优点,避敌锋芒,出没于广阔的非军事辐射区进行烧杀抢掠。他们也没有战争荣誉这样的概念,完全以抢夺财物为第一目标,形势如果对他们不利,马上做鸟兽散,让围剿的部队无从下手。
  
  秦军同匈奴的战争,也可以被认为是步兵跟骑兵的较量。两种战术没有孰优孰劣,关键是要引导战争走向,用自己的优点去进攻对方的缺点。
  
  对匈奴的战争不可能速取,蒙恬也就不着急进攻,而是命令大军开始维修长城,他心里在盘算什么主意?
  
  其实蒙恬的想法并没有什么新意,他准备照搬当年李牧破匈奴的模式。
  
  对付匈奴这种游击队,唯一的方法就是围而歼之,难就难在怎么才能将其围在一处。李牧给蒙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方式,首先在北疆实行坚壁清野的政策,把农户都迁回境内,不给匈奴抢夺粮食和牲畜的机会。
  
  匈奴因为长时间得不到生产必须品的补给,只能打攻坚战,到时候秦军再伏击而出,就可以对匈奴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为了战术的实施,长城的重建工作就格外重要,它的作用主要突出在两个方面。
  
  一,长城的防守作用。蒙恬需要把长城打造成一道牢不可破的防守阵线,才有可能令匈奴不得以来攻,否则,匈奴部队大可以选择其他地方进行突破,掠夺后安全返回。
  
  二,长城的进攻作用。不要以为静止不动的城防就没有杀伤力,长城对秦军战斗力有不能忽略的战斗加成效果。长城的烽火是最好的战争预警系统,可以随时把敌人的软肋暴露在秦军的利刃之下。
  
  公元前215年,冬。草原上的冬天是很难熬,不仅气温骤降、寒风刺骨,没有食物来源才是游牧民族最大的痛苦。匈奴部队再次集结,他们为了维持生活,只能对长城发起进攻。
  
  蒙恬对匈奴的偷袭早有预料,他利用长城的掩护,组织起对敌人的包围圈。当匈奴部队呼啸而至的时候,秦军迎头痛击,并且八方出动,一直把匈奴赶到黄河以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