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道姑翾楚 > 第七百五十九章:入世

第七百五十九章:入世

第七百五十九章:入世 (第1/2页)

碧玉簪笑道:“在讲述钟离权、吕洞宾二师,点化转世白鹤韩湘的故事时,也有关于“试”的内容。”
  
  翾楚说:“哦?韩湘子还转世化白鹤了?”
  
  碧玉簪笑道:“嗯,“弃家缘湘子修行,化美女初试湘子”,就是钟、吕二仙令山神、土地化美女相诱,试韩湘是否尚存色心;
  
  “虎蛇拦路试韩湘,妖魔遁形避真火”,则是以蛇虎鬼判等妖魔来试湘子有无“惧心”。通过种种考验,韩湘被证明已具道心,摆脱了世俗束缚,方得见钟、吕二仙,被授丹道。”
  
  钟离权笑道:“道教伦理作为一种宗教道德,具有较浓的“出世主义”色彩。所以它虽然以世俗道德为基本内容,但必然又要在许多方面表现出超越世俗道德的宗教特性来,甚至与世俗道德观念形成冲突和矛盾。《东游记》第二十四回“云房十试洞宾”中,“试”的内容除了前面提到的《飞剑记》中“七试”外,还加入了“见家人病死,不悲不怨”(第一试),“笃信道师,以死试丹”(第八试)等内容,这些明显是超越世俗道德观念的宗教伦理内容。”
  
  翾楚说:“明代文学作品中吕洞宾的形象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他展示了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体现了一种对现实社会的强烈关注和主动介入的态度;另一方面,他的形象中又有强烈的“出世”色彩,认为人只有去世离情才能修仙证真。“黄粱梦”的故事实质上反映的就是“修仙”与“入世”间的强烈冲突和不协调。而明代通俗文学的作者将这个故事大量引入其作品就是在宣传一种对现实的失望和放弃态度。
  
  其实,吕洞宾文学形象的二重性正是道教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基本冲突的反映:以个人修仙为目标的道教应该如何与世俗社会中民众对道教和道教神仙的实际祈求相适应和协调。也就是说,个人的“成仙”目标与民众渴望“得救”的社会心理如何协调。”
  
  钟离权笑道:“宋元时期的道教由于重视“内丹”修炼,因此对修道者“去欲制情”要求尤甚。这使道教,特别是全真教具有较浓的“禁y主义”色彩。
  
  实际上,道教“内丹”修炼及“心性”修炼皆以“去欲守静”为基本目标。全真道就认为,人只有摒绝欲望才能“明心见性”,也才能成仙正真。全真教经典《重阳全真集》卷二《唐公求修行》就说:“修行切忌人情,顺着人情道不成”,并认为修行者只有“五情六欲都消散”,“脱人之壳,与天为徒”,才能得道。王重阳的《金关玉锁诀》也称:“唯一灵是真,肉身四大是假。”张伯端的《悟真篇后序》也说:人“皆缘妄情而有其身,有其身则有患,若无其身,患从何来?”因此,全真道的“内丹”修炼就是要把人的“骨肉耗尽”,认为只有损凡形才能成仙质。显然,这些反映了全真道浓厚的出世主张和禁欲色彩,要教徒割断与世俗社会的各种联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