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蚁贼 > 第七卷 补天手段略施展 62 田丰

第七卷 补天手段略施展 62 田丰

第七卷 补天手段略施展 62 田丰 (第1/2页)

。。。这里有个活动,2009网文盘点,其中有俺的书,同学们有兴趣的,请多多支持。。。
  
  http://forum./viewthread.php?tid=301758&extra=page%3D1
  
  ——
  
  急报从淮泗一带来。
  
  淮泗紧邻山东,益都通政司的势力早就扩展过去了。这一封急报,上边只有一句话:“张士诚复高邮,吴国公兵败而走。”
  
  邓舍并不知道,按照史实,朱元璋取高邮、并及张士诚旋即又收复高邮此事,其实是该发生在去年的。而且时间也是在二月间。只是因为他的到来,只是因为海东的异军突起,以及他又突入插足益都,拖延了此事发生的时间。不过,发生的早晚都没关系,邓舍对此也不关心。他关心的是,他从这道军报中,似乎获得了一个较为有用的信息。
  
  他喃喃自语:“吴国公没能守住高邮,又被张士诚夺走?”若有所思,叫门外的侍卫,“去请洪先生来。”侍卫就走,他又将之叫回,瞧了瞧堂外的天色,还没大亮,改变了主意,说道,“且等等。待天亮后再去请。”
  
  体恤大臣,不耽误人家的休息。侍卫道:“是。”退出去不提。
  
  看过这份情报,邓舍琢磨了会儿,想道:“朱元璋,朱元璋。”
  
  他随手又从案几上拿起了另一封情报。也是通政司送来的,内容也是涉及朱元璋。不过发报的地点却不是淮泗,而是来自金陵。朱元璋在益都安插的有细作,海东在金陵安插的也有细作。不过,这一份情报无关军事,而却是金陵近期的一些政治、经济的举措。
  
  便在二月,朱元璋做出了两项决策。头一项,改枢密分院为中书分省。次一项,立盐法、茶法,并及置宝源局,开始铸钱。
  
  这两项决策都很耐人寻味。改枢密分院为中书分省,看似只是制度上的一个改变,却透露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即是朱元璋已稍有自立之意。同时,借助改制,来对金陵的权力体制开始做出一些的调整。
  
  “中书分省”,其实也就等同海东内部对南韩、朝鲜、辽阳、益都的称呼。而这个称呼的来源,实则却还是出自蒙元。至正十八年,蒙元在福建行省下开设分省。邓舍是学自此,而至于那朱元璋,却不知也是学自此,又抑或是从邓舍的举措中吸取了灵感。但是,不管是哪个原因,把名字一改,从枢密分院变成中书分省,金陵与地方的统辖关系就顿时出现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何?在原本的时候,金陵的政治体系,乃是行中书省与行枢密院并列,而凡其所得城池,坐镇之将校却皆是由行院遣出,与行中书省没甚么关系。现在一改制,就变成是从行中书省派出的。虽说这也在是仿效蒙元的地方行政体系,行省兼管军民。但是,如此一改,原先在行枢密院任职的最高官员们,权力显然就会得到一个不小的削弱。当然了,对大部分的人来说,影响或许不大。
  
  随着这份情报,附带的还有一个名单。写的都是从枢密院改任行省的金陵之高级官员。比如:以枢密院同知邵荣为行省平章政事,同佥常遇春为参知政事,同佥胡大海为参知政事,等等。
  
  常遇春、胡大海本同佥,转任行省参知政事,品级等同,且他们本就是朱元璋的亲信,改制对他们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邵荣,他最先的时候,与朱元璋同为行省平章政事,后来,朱元璋受封吴国公,任行省丞相,调了邵荣入行院,改任同知,现如今,又调回行省,改任平章政事。调来调去,看似品级没有甚么变化,但是最开始的时候,他乃是与朱元璋平起平坐的,也是在行省任职,随即被调去行院。等朱元璋把行省的权力都抓住了,再又把他调回来。同时一改制,地方上的行政、军事、人事等等大权皆收归行省。这对邵荣而言,怎能不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邓舍寻思想道:“看来,吴国公在金陵的内部已经稳占上风,邵荣这一系的原郭子兴旧将大约已然失势。”
  
  他虽人不在金陵,而且通政司在金陵的细作也还根基尚浅,探听不到金陵上层*的虚实,但是只看表面:朱元璋与邵荣先是平起平坐,继而高其一头,再到现在大权独握。想必,在这一整个过程中,朱元璋与邵荣定然是会有激烈的斗争,乃至明枪暗箭、无所不用其极的。
  
  邓舍在“邵荣”的名字上注视了良久,结合他个人的经验,他做出了判断,想道:“邵荣粗勇善战,必非肯俯首称臣的人物。且此人颇有资历,早就追随在郭子兴的左右。若论其根脚,较之朱元璋,甚至也是稍有胜出。又且,便在朱元璋的军中,郭子兴旧部也还有不少。面对将要失势的局面,他们定然不会甘愿。但凡政斗,一方雄才大略,而另一方又不识时务、不肯退出,此两者之间的斗争定然不死不休。也许用不了多久,金陵就又会有情报送来,不是朱元璋败,就是邵荣死。”他随即推翻前一个判断,朱元璋是肯定不会失败的,他给邵荣下了定论,“此人必死。”
  
  就像是曾经,他和关铎;又像是曾经,他与潘诚。涉及权力的斗争,绝不可能会有妥协。
  
  他琢磨着想道:“朱元璋与邵荣的火拼早晚都会爆发。以目前金陵的情形而论,邵荣只要有中人之智,他就绝对可以看得出来,如果他再不反击,一步步的,就会被朱元璋夺走所有的权力。而如果他想反击,现在应该就是最好的时候,他虽落下风,但是却也还不至全无还手之力。若我所料不错,早则年内,迟则明后两年,他必会与朱元璋闹翻。……,朱重八乃是当世强敌。那么,我海东是否能趁机从此中得到些好处呢?”
  
  想了会儿,终究益都离金陵太远,想要火中取粟怕不是不易。他惋惜地摇了摇头,暂且将此事丢下。
  
  又看下边。朱元璋定茶法、盐法,铸币。这几件可都是极其要紧的大事。就拿铸币来说,早在毛贵、王士诚时,益都就办有铸币局,虽说因为益都地方不大、经济也多受战火损害的原因,每年所铸之币并不多,但是就这不多的铸币,对益都的军饷就已经有了极大的帮助。益都没有茶,沿海产盐。这盐就更不必多说了。简直支撑起了益都税收的半壁江山。
  
  朱元璋所占之地,尽皆江南富庶膏腴之地,他在金陵一开始铸币,并且大张旗鼓地开始实行盐法、茶法,这对金陵的财政定会产生积极且重大的影响。粮足、钱足,兵精、将勇。邓舍一双眼,就好像是被磁石吸住了似的,便在那情报中的这几行字上看来看去。良久,喟然叹息。
  
  忽然听人问道:“主公为何叹气?”
  
  吓了邓舍一跳,忙抬头去看,却是洪继勋。
  
  原来,他分析情报入了神,竟没注意天色早就大亮。侍卫已经去请了洪继勋过来。他定下心神,徐徐放下那份情报,笑道:“因见金陵日新月异,又见吴国公雄才大略。故此欢喜,喜欢我皇宋有人。所以不由叹气。”
  
  洪继勋晒然,笑道:“当日臣初见主公的时候,与主公谈及天下大事,主公便是如今日这般,王顾左右而言他,拉三扯四地哄人,就是不肯说实话。今臣已随主公久,朝夕陪侍左右。试问主公,您的心意,有什么是臣所不知的?相知已深。臣自以为君臣相得。主公何必又重用故伎?”
  
  “哈哈!先生,先生!”饶是邓舍脸厚,也不由面上一红。往堂外瞅了眼,见侍卫们离得都远,堂上也无别人,只有洪继勋一个,乃放低声音,小声地说道:“实不是有意相瞒。我也不是想哄先生。只是习惯使然。”
  
  一言既出,洪继勋先是愕然,接着大笑。
  
  邓舍这句话说的确实有趣,他不是有意想哄骗洪继勋,只是经常这样,总是不肯对人说实话,因此习惯成自然,下意识地就言不由衷,说出了假话。洪继勋大笑说道:“臣随主公至今,听主公说次实话,真是难得!”
  
  两人相对而笑。笑得片刻,洪继勋说道:“主公适才为何叹息?不用主公回答,臣已知矣。”
  
  “噢?你知道甚么了?说来听听。”
  
  “主公应是在重观金陵情报,见到吴国公改制,铸币,定茶、盐法等等诸事,所以有感。只不过,主公的‘感’,却定非主公所言之见‘皇宋有人,故而大喜’,以臣料来,却必为是因见金陵蓬勃日上,故此动情。”
  
  “我动何情?”
  
  “吴国公与主公同为宋臣,皇宋英雄,唯主公与重八耳。而现而今,我海东独对察罕,压力重重;吴国公却南征西伐,不断地开疆拓土,今又有诸般的改制、经济政策出来,可以预想,前景远大。与他的得意相比,想及我海东的困难,主公是以喟然。……,请问主公,臣猜得可对么?”
  
  “知我者,先生也。”
  
  “以臣之见,主公其实却也不必忧烦。想那吴国公,虽然春风得意,西有陈友谅、东有张士诚,尽管他接连大胜,但是陈、张两国却是元气未损。臣好有一比,若说我海东是独对强敌,则吴国公便就是在两强中求出路。张士诚虽懦,陈友谅悍,吴国公的压力并不见得就会比咱们轻。
  
  “况且,臣又再请问主公,张士诚、陈友谅、察罕,此三人者,谁为强也?”
  
  “察罕。”
  
  “不错!想主公未曾南下益都时,察罕之强,天下莫能挡其锋。别说一个陈友谅,一个张士诚,就算是陈友谅、张士诚加在一起,却也还不一定能比得上一个察罕。然,上次益都之战,主公竟然几乎与察罕平分秋色。是以吴国公一人之力,临两强敌;是以主公一人之力,挡一察罕。试问主公,吴国公虽得意,我海东与之相较,却又哪里不如了?”
  
  陈友谅和张士诚加起来,也不见得能比得上一个察罕。这句话有些夸大。但是一个察罕,能比得上一个半的陈友谅或者张士诚,总还是不错的。朱元璋在金陵,主要的强敌也就是陈友谅,张士诚坐山观虎斗,充其量算得上只使出了一半的力气。这样一比,海东和金陵确实不相上下。
  
  “先生所言甚是。”
  
  邓舍口中虽然如此说,内心中的压力并未曾有半点的减轻。洪继勋不知道朱元璋何许人也,邓舍可是知道的。不过,他当然不会把后世的见闻说给洪继勋听,也不愿再在这个话题上多说,将淮泗发来的那份急报递给了洪继勋,说道:“请先生看一看。我请先生来,便是为的此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