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杀破唐 > 第259章 利在义之先

第259章 利在义之先

第259章 利在义之先 (第2/2页)

李茂呵呵一笑,望着李结,不说话。
  
  李结尴尬地笑了笑,这才说道:“你定是要笑我不爽快了,委实这件事……太难启口。”他深吸了一口气,又道:“你若不帮忙,天下便要大乱了。”
  
  绕了半天,终于到了正题。
  
  正经话没说出来,李结的眼圈却红了。
  
  李茂故作镇定道:“大王有话慢慢说,但有效劳之处,茂绝不推辞。”
  
  李结擦擦眼泪道:“昨日天子数度昏迷,今晨又昏倒于中和殿,诸御医束手无策,大行之日不远矣。”
  
  天子身染重疾,京城早有传言,却一直没个确切的说法,而今从李结口中说出,李茂不免吃惊,一个六旬老人在这异常寒冷的冬天,连连昏迷,这绝对不是什么好兆头。
  
  天子是天,天子驾崩那就是天崩地裂,容不得他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李茂言道:“此乃皇家家事,外臣岂敢置喙?大王要臣下帮什么忙,又怎么帮?”
  
  李结道:“父王备列东宫二十余年,去岁遭歹人陷害,身染奇毒而致失声,朝中有人再兴废立之议,欲借机发难,废黜太子。幸得天子圣明,才未让小人得逞。而今天子病危,中外隔绝,怕只怕有人趁机发难,再谋废立。倘或奸计得逞,岂是一门的荣辱,整个大唐也将万劫不复了。茂华兄,而今能救太子和大唐天下的只有你了。”
  
  李茂字斟句酌道:“太子是仁德太子,受天下臣工爱戴,便是有宵小之辈意图不轨,我想也是不可能得逞的,大王勿要惊扰。值此危难时刻,小臣以为大王一动不如一静,免得给有心之人以口舌。”
  
  李结目瞪口呆,绝望地摇着头,叫道:“我当李茂华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事到临头,也只会明哲保身,这样的话你怎么能说的出来?你……”
  
  一支血箭从李结口中****而出,他身子一晃,摔倒在地,李茂赶紧将他扶起,李结抓着李茂的手不放,眼含着热泪,哀求道:“大唐的兴衰就在你的手上,茂华兄,要以天下苍生为念啊。”
  
  李茂唤入青墨和摩岢神通扶李结去休息。
  
  少时,青墨回报李结已走,李茂叹了一声。青墨道:“不知他出了什么条件?”
  
  李茂叹道:“他用一顶大帽子扣住我,却什么好处都不给。”摩岢神通道:“他双手空空,能给什么?”
  
  青墨白了摩岢神通一眼,道:“你懂什么,正是什么都没有才要舍得给,连句大话都没胆量说,这样的人还能结交吗?”
  
  李茂又叹了一声。
  
  太子备列东宫二十余年,仁德之名广布天下,天下臣民早已视他为皇储的不二人选,天子在这个时候生出废立之心,究竟是出于本意,还是被他人蛊惑,抑或是被人要挟所致?
  
  禁宫深似海,外人难测其中隐秘。
  
  李结说的也对,若太子不幸被废黜,非但他这一脉子孙将来没有好下场,更是要动摇国本。
  
  皇家内部如何腥风血雨,暂且可以搁置一边不论,但遗祸所及,必然震动天下,大唐积弊已深,再不思振兴,大势去矣。
  
  李茂回想那日在少阳院觐见太子李诵时的点点滴滴,心里想,若非被奸人算计而染重疾在身,李诵或者会是位好皇帝。
  
  他所掌握的情报显示,李诵诸子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团体,这个小团体眼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保太子能在李适死后顺利登基,这个小团体的核心人物就是广陵王李淳。
  
  李茂进京后曾听到一个传说,说当年李适抱幼孙在怀,问他你是谁家孩子,因何在此。李淳回答说我是第三天子,祖父因此奇之。
  
  “若太子能顺利登基,李淳身为嫡长子,被立为太子的几率最大。”
  
  李茂在心里把李淳和李结两个人做了一个对比,李淳深得祖父李适、父亲李诵的喜爱,自称“第三天子”非但没有触怒老皇帝,反而得到祖父的嘉奖。
  
  太子遭遇危机,李淳全力以赴予以营救,他目标明确,行动有力,所掌握的小圈子也是人才济济。反观李结有什么呢,他交友虽广,但所交多泛泛,又散布四海,于大局并无多少助益。李淳承诺自己的利益实际而且实惠,李结却只会用一顶大帽子来套自己。
  
  若无实利,公义又值几个钱?
  
  若无实力,再多的承诺也不能兑现。
  
  这么一比对,李茂就什么都清楚了,义利之间他把利益放在前面,李淳和李结之间,他选择能给他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那个人。(论文书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