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杀破唐 > 第515章 不祥之兆吗

第515章 不祥之兆吗

第515章 不祥之兆吗 (第2/2页)

刘氏父子的冤魂在广大佛法面前,遁逃无影,再不敢来招惹他。
  
  不过和尚整天呆在节度使府里做法事也着实不像话,安稳地休息了几天,刘鸿打下重赏之后,便礼送和尚们回庙。
  
  当天晚上,索命的冤魂再次出现,这回又多了两个:魏文豹和谭忠。
  
  一个怒骂:“畜生畜生弑父杀兄的畜生,猪狗不如”一个风轻云淡地诅咒:“背弃人伦,你会不得好死的。”
  
  他们都是刘济父子的死忠,被作为策动兵变的最大绊脚石而清除。
  
  刘鸿请回了和尚,节度使府再兴法事,奇迹发生了,和尚们一回来,索命的鬼魂便再未出现。刘鸿因此认定,只有广大无边的佛法才能庇护他,只有出家做了和尚,才能赎这一世的罪过。
  
  刘鸿的奏折让李纯颇感为难,刘鸿能接替刘绲上位,朝廷在暗中是使了大力气的,龙骧营精锐尽出,林英亲自坐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有今日的局面,本想利用刘鸿革新幽州政治,为朝廷削平河北割据打下基础,却不想出了这等神神鬼鬼的破事。
  
  欲不同意,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刘鸿给朝廷上奏,是给朝廷面子,逼急了,他一走了之,谁又能耐他何留下幽州一个烂摊子,还要朝廷来擦屁股。
  
  可若同意他辞官出家,则表示此前的努力全白费了。幽州又将重回混沌,朱洄被李茂夺了营州,内迁至平州,兵力虽然被分割,但朱氏在幽州根深蒂固,难保不趁乱而起。
  
  朱洄的父亲朱滔,伯父朱泚都是大唐的逆臣,幽州落在这样的人手里,怎能放心
  
  把幽州让给李茂李茂为大唐收复了辽东,是中兴的功臣,但他这个功臣怎么看怎么不像是朕的,他把辽东经营的铁桶相似,朝廷根本插不进手。
  
  辽东人口不足五十万,却养了三万大军新罗国被他玩弄于鼓掌之间,契丹、室韦、山奚,被他驱逐的驱逐,收服的收服,多年的边患竟一扫而空。
  
  而今他又上表说渤海国不恭敬,看那意思,明年开春又要跟渤海国开战,渤海国虽有大嵩璘励精图治,但国力尚未恢复,一旦败在他手下,整个辽河以东,他就再无对手,将来是做大唐的忠臣,还是把辽东变成第二个河北,谁又能说的准。
  
  幽州不能再给他了,升米恩斗米仇,喂的太饱早晚成冤家。
  
  李纯与新回京拜相的李绛畅谈一宿,二日下旨让刘鸿带发在家修行,继续坐镇幽州,等待朝廷新任节度使的到来。
  
  与圣旨一起到幽州的,还有几位医术精深,有国手之名的内苑太医。李纯不相信神神鬼鬼的东西,他断定刘鸿是因为身体有病,而产生了幻觉,只要找出病根,对症下药,则仍旧是一条忠心耿耿的好汉子,为他镇守幽州门户。
  
  朝廷的诏令还在草拟阶段,陈慕阳的密信已经以日行八百里的速度送到了辽东。
  
  等到朝廷的使臣离京时,李茂东征渤海的大军已在路上。
  
  元和八年立秋,李茂督率第三、四、五、七、九,六个主力师及捆奴军,合计马步军两万七千人,远征渤海国。雄才大略的渤海国王大嵩璘,盛夏月夜乘船游湖,酒醉落水,一病不起,其子大元瑜奉命监国,渤海国内激流涌动,危机四伏。
  
  刘鸿去意已决,朝廷准备调河东节度使张弘靖移镇幽州,李茂揣测幽州必生大变,到时候辽东难免会被卷入,若不能及早解决渤海国这个后顾之忧,幽州之变发生时,辽东方面将十分被动。
  
  打渤海,并不得人心,李茂入辽东几年间,先打室韦,后打高丽,又打营州,再打契丹和室韦,连年征战,士卒疲惫,百姓厌战。
  
  幽州很远,渤海更远,他们那发生什么事,跟辽东有个屁关联,何苦穷兵黩武,发兵千里之外跑去打人家
  
  渤海不比高丽,不比营州,不比契丹、室韦,其国东西纵横五千里,南北四千里,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带甲之士十余万,在大嵩璘的励精图治下,渤海国的国力已有所恢复,监国的大元瑜在渤海人望很高,各方都能接受。
  
  今日的渤海国君臣一心,官民和睦,百姓思定,贸然进军,真的能势如破竹,取上京龙泉府如拾草芥,不费吹灰之力吗
  
  面对各方质疑,李茂坚持己见,他说服了反对派中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马和东,调整了十三个抗命的高级将领,砍了一百多颗胡言乱语者的人头,任命金梯邕为副帅,强押两万七千大军,义无反顾地向渤海国发动了侵略之战。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