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东汉末年枭雄志 > 一千四百四十六 太上皇的大手笔

一千四百四十六 太上皇的大手笔

一千四百四十六 太上皇的大手笔 (第2/2页)

以全新铸造的金币、银币和铜币取代现行的标准五铢钱、绢布、丝绸等一般等价物,重新塑造一个规范的经济生态,并且予以法律上的认定,如此带来商业经济上的变革。
  
  这样的变革一旦产生,自然会对商业产生极大地促进作用。
  
  但是更重要的是,这就意味着帝国有钱了。
  
  黄金白银的价格自然远远贵重于铜。
  
  虽然不知道量究竟有多少,但是从太上皇居然有底气把教育这种烧钱的事情下沉到县一级别,很显然就能看出,这一波帝国可以从中获取多大的利益,得到多少黄金和白银。
  
  看起来,这也是很早就决定的事情。
  
  之前没钱,有些人还能阳奉阴违,现在有了钱,太上皇就要到处巡查,看看有没有阳奉阴违的阴阳人,一波拿下。
  
  搞不好,这又是一波大清洗。
  
  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郭鹏真的可以从海外搞到那么多的黄金白银——那得是多大的矿产啊。
  
  而且还直接成为了魏国皇室的私有财产,不准其他个人或团体伸手。
  
  要人老命了这是。
  
  魏帝国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其实并不太快,主要原因就在于帝国的铜钱数量不够。
  
  缺铜,所以五铢钱的铸造速度远远根本上社会财富生产出来的速度,以至于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意义上的通货紧缩。
  
  魏帝国执行粮本位的经济制度,粮食和铜钱挂钩,但是随着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升,铜钱产量却没有跟上,所以这些年的粮价正在不断走低。
  
  虽然不是年年丰收,气候也不算多好,但是魏帝国的农业制度和大力修缮水利、打击蝗灾、制造粪肥的行动也确保了农业生产的基本盘。
  
  所以就算气候不好年景不好,魏帝国的粮食生产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这就导致魏帝国的粮食储量日渐增多,市场上的粮食存粮也日渐增多,不再紧缺,粮食多了,就直接导致粮价连年走低。
  
  人们对粮食的需求是比较恒定的,因为这属于必需品,就算粮价降低,市场对于粮食的需求也不会有多少增高,并不能起到调节的作用。
  
  这一现象的出现也是郭鹏从延德七年就开始去日本找黄金白银的原因。
  
  通货紧缩不利于经济发展,尤其在这种粮本位制度下。
  
  本来魏帝国就持有大量存粮,而存粮只要储存得当,十多年也还是可以吃的。
  
  所以在和铜钱挂钩的情况下,粮价必然一路走低。
  
  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不强,而主要消费品就是食品,而非其他的商业产品,他们眼中所看到的物价基本上等同于粮价。
  
  这样的情况只会进一步让普通百姓认为钱更加值钱,所以不乐于把钱拿出来消费,而是储存,这只会进一步增强通货紧缩带来的影响。
  
  通过财政部的统计,郭鹏意识到了这个现象的发生,这是这个时代很多国家都没有遇到过的情况,也是很多国家都没有那个命遇到的问题。
  
  因为只有帝国安稳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在缺少金属矿藏的国家里发生这种情况,一般来说,这甚至可以算作是财富病。
  
  社会财富大于货币的价值,多么幸福而又烦恼的财富病。
  
  只要能让国家恢复和平,只要能解除他们身上的枷锁,他们能爆发出多么强大的生产力啊……
  
  这种幸福的烦恼,魏晋南北朝是体会不到的,连隋唐王朝都没有怎么体会到,郭某人却带领魏帝国体会到了。
  
  当然了,虽然这很幸福,终究也是个烦恼。
  
  所以郭鹏很早就指示财政部设定了粮食收购价,某地粮价如果过低,那么当地仓储部门就要用粮食收购价从农民手里购买粮食,并且运入仓库内存储。
  
  算是多少维护一点农民的利益吧。
  
  另一边,通货紧缩限制了商业进一步的发展,虽然有绢布、丝绸等价格较为昂贵的等价物诞生,但是毕竟不能和天然是货币的黄金白银相比。
  
  一旦魏帝国有了足够数量的黄金和白银,必然可以解放商业发展的部分限制,让商品经济极大的繁荣起来。
  
  而这就需要魏帝国的商税制度和税务部门进一步加紧对商税的收割,还有定期定量豪商巨贾进行定点打击——
  
  说穿了,封建时代,豪商巨贾就是皇家饲养的猪,只要够肥,就可以宰。
  
  或者有了什么不一样的心思,想玩土地兼并,那么就算不那么肥,也可以宰。
  
  又能平民愤,又能安抚一下红眼病,还能赚吆喝,多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