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北颂 > 第0991章 论五、六、九本书如何统治数个王朝

第0991章 论五、六、九本书如何统治数个王朝

第0991章 论五、六、九本书如何统治数个王朝 (第1/2页)

“几日不见,你又著了两本书,不错不错。有你这样的学生,为师心中甚慰。”
  
  寇季捏着自己下巴上的胡须,一副高门大德的模样。
  
  苏洵气的浑身都在发抖,“先生?!”
  
  寇季见苏洵恼了,摆着手打哈哈道:“两本书而已,没什么要紧的。你若怕名声受损,可以让手底下的官员去做啊。
  
  你好待也是朝中重臣,手下从官无数,每人发他们一本,让他们去署名不就好了?
  
  我这个当先生的欺负学生,你们这些当学生的可以去欺负下官嘛。
  
  你看看人家杨文广,我一本兵书也没给他。
  
  结果人家拉着枢密院的老臣,硬生生的著出了三本兵书。
  
  还整理了曹玮行军时候的言论,著了一本《曹公论战》。
  
  不仅如此,人家枢密院的人还准备奏请官家,将邙山讲武堂定为国学。
  
  狄青回了汴京城以后,连我都没见,就走了。
  
  去干嘛了?
  
  就是去整顿邙山讲武堂了。
  
  相信不久以后,朝廷就会多出一个专门教授将校的国学。”
  
  苏洵咬牙道:“一次性设立这么多国学,一个个底蕴都不足,这不是胡闹吗?”
  
  寇季哈哈笑道:“这你可怨不得我,你得去问欧阳修和贾昌朝。自从他二人奏请将太学和国子监从朝廷割裂,变成一个单纯的书院,并且得到了官家支持以后。
  
  他们二人就大刀阔斧的在我大宋朝推行新的教化之道。
  
  眼下还只是国学和蒙学。
  
  等到国学设立的差不多的时候,府学和县学恐怕就要冒出来了。
  
  到时候你再看,那场面绝对让人叹为观止。”
  
  苏洵沉声道:“底蕴不足,冒然设立如此多的学府,有害无益。”
  
  寇季笑着道:“开始的几年是会困难一些,但只要熬过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无论是他们,还是我们,都在做一件亘古未有的事情。
  
  遇到一些磕磕碰碰,在所难免。
  
  一帆风顺反倒是让人害怕。
  
  此事若败,朝廷不过损失一些钱财。
  
  此事若成,那朝廷就能真正做到人人有书读,人人识字的大好局面。”
  
  苏洵眉头紧皱着,陷入到了沉默。
  
  寇季见此,继续道:“如今有国学、府学、县学的事情帮我们吸引朝野上下所有人的眼球,我们刚好可以趁机著书立说。
  
  等到风声过去了,我们的书也就散布到整个大宋了。
  
  大宋推行基础蒙学多年,如今蒙童数量多达千万。
  
  只要我们的书散布出去,稍做引导,就能传承下去,不是一家一户的学说能够阻挡的。
  
  更不是那些有门户之见的腐儒能够影响的。
  
  再加上书是朝中重臣,或者掌控着朝中要职的官员所著,但凡是有心仕途的读书人,必然会研究一番。
  
  只要你们这些人在高位上稳稳的坐上几十年,那我们的学说,就能成为一时显学。
  
  蒙学、县学、府学、国学,也能立下根基。”
  
  苏洵一直皱着眉头沉默不语。
  
  寇季郑重的提醒道:“大宋想要强盛,光重视儒学可不行。我大宋兵锋之胜,非儒学之功,乃是工学、兵学、农学,甚至还有经济学等多个学说的功劳。
  
  儒学告诉我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儒学并没有办法让我们战胜敌人。
  
  战场上,你跟敌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你得跟敌人动拳头。
  
  谁拳头大,谁才有资格讲道理。
  
  治理地方,你也没办法光凭讲道理就能治理地方。
  
  你得先带着百姓致富,等百姓吃饱了肚子,有了钱财学学问,懂了学问,能听懂道理的时候,你才能跟百姓讲道理。
  
  如今儒学一家独大,其他学说基本上不见踪影。
  
  这如何能成?
  
  久而久之,朝野上下有能耐的人,只有一张嘴皮子,只有一副七窍玲珑心,除了耍耍嘴皮子,动一动心眼,还能做什么?
  
  碰到一个不讲理的对手,屁用都不顶。
  
  你也是在辽地当过官的,你应该明白,辽地的罪籍没人给你讲道理。”
  
  苏洵听到了此处,终于开口了,他沉声道:“学生不愿意冒名著书,学生只能将书发给下属,让他们去著。”
  
  寇季叹了口气,道:“罢了……我也不强迫你……只要你能帮忙将学问传播出去,你就算是为大宋尽心了。”
  
  苏洵拱了拱手,离开了寇季的书房。
  
  没过多久以后,包拯、欧阳修、范仲淹等人都相继来访。
  
  除了包拯和范仲淹在寇季劝说下,选择了大无畏的为大宋牺牲了名声外,剩下的人都不愿意再多著书。
  
  寇季也没有强迫他们,只是让他们将著书的差事交给了下官。
  
  他们也都纷纷应允了。
  
  随后,著书的事情就由朝廷重臣,变成了身居要职的官员。
  
  总之,在寇季催动下,著书成为了一个时尚。
  
  只要是个人,只要想写书,就能写。
  
  唯一的区别就是。
  
  寇季主导下著的书,会被刊印成册,会刊登一部分在大宋书报上,还会被录入到天圣馆藏书楼。
  
  其他人私自著的书,就没有这个待遇。
  
  寇季之所以如此急切的著书,也是为了借东风宣扬新学问。
  
  唐时,有玄奘法师赴天竺,取得经书,一时间名声打造。
  
  为此还特地筑造了一座大雁塔,供玄奘法师翻译经书。
  
  如今格格巫答应寇季的书籍,已经从巴格达运送到了黑汗国。
  
  书籍的数量足有百万册。
  
  运送书籍的人足足有三万余人。
  
  队伍行进的时候浩浩荡荡绵延了十数里。
  
  如此庞大的藏书,不可能像是上一次一样悄无声息的运送到汴京城。
  
  格格巫没有帮寇季遮遮掩掩的意思。
  
  寇季也觉得没有必要再遮掩这些书籍的存在。
  
  开眼看世界。
  
  寇季必须让大宋所有人都明白,在这片土地上不只有大宋一个辉煌的文明。
  
  在遥远的西方也有一个辉煌的文明存在。
  
  唯有让大宋所有人认清世界,后世子孙才不会闭关锁国,做井底之蛙。
  
  唯有让大宋所有人认清世界,才能激起大宋所有人的雄心。
  
  寇季希望,以后大宋的贵族在土地和钱财不够用的时候,可以凭借着自己的指挥去压榨压榨西方人,而不是一味的压榨大宋的百姓。
  
  寇季也希望,后世子孙可以跟随元山、曹利用、朱能、李昭亮等人的脚步,去征服世界,而不是被世界征服。
  
  时间一晃,到了年底。
  
  寇季假借别人之手,一共推出去了近千本书。
  
  其中九成多是包拯等人近些年翻译的,还有一成多是寇季自己所作的私活。
  
  反正真真假假的参杂在一起,一起涌入到大宋,也没人能分辨出那个是寇季写的。
  
  反正每一本书上面挂着的名字都很厉害。
  
  民间的读书人即便是不喜欢,也会卖两本回去硬着头皮看一看。
  
  不为别的,就为以后进入到了仕途以后,能跟自己的上司的上司搭上话。
  
  比如看过范仲淹著作的《钱论》,以后步入仕途碰见了范仲淹以后,就能厚着脸皮在范仲淹面前自称一声学生。
  
  钻营之道,早就被读书人们研究的透透的。
  
  不需要有人去提醒,他们就会主动往里面钻。
  
  寇季就是知道读书人的秉性,所以才会让范仲淹等一众重臣挂名。
  
  范仲淹等一众重臣里。
  
  除了范仲淹年迈一些外,其他人都很年轻,以后在朝的时间会很长。
  
  在他们主政期间,入仕的官员必须得巴结他们。
  
  近千本书籍,撒到了大宋以后,立马引起了热议。
  
  其中大部分学说不被人认可。
  
  唯有寇季著作的算学和工学,十分受读书人和匠人们推崇。
  
  主要是算学这东西,做不得假,足以碾压当世算学体系的新算学出现,精通算学的人,除了膜拜、学习以外,没有其他路可走。
  
  工学也是如此。
  
  东西好不好,能不能用,能不能造,造一个试试就知道了。
  
  只要造出来的东西实用、好用,谁也没办法反驳。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为了帮寇季推行工学,居然在汴京城设立了一座专门教授工学的学馆。
  
  寇季总算是体会了一下,什么叫做楚王好细腰,六宫多瘦娥。
  
  在名为铁塔寺工学馆开馆的时候,寇季硬着头皮去参加了开馆仪式。
  
  工学馆他是十分赞赏了,但是对于工学馆前面挂着的铁塔寺三个字,寇季不是很喜欢。
  
  若不是工学馆的设立,附和寇季的心思,恐怕活不过第二天。
  
  就在寇季参加完了铁塔寺工学馆开馆的第二日。
  
  一则消息传遍了汴京城。
  
  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个传承了千年的国度,他们发展了千年,拥有百万藏书。
  
  朝廷耗费了足足数千斤黄金,从遥远的西方购回了百万藏书。
  
  如今藏书已经抵达河西。
  
  此消息一出,汴京城沸腾。vp
  
  在宋人固有的思维里,大宋就是世界上传承最久远、文明最发达的国度。
  
  如今有一个等级相当的国度出现,他们自然想好好的观看一下,然后好好的批判一下。
  
  他们想借此告诉当今官家,那数千斤黄金花的有点不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