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秦命运 > 第96章 是非成败

第96章 是非成败

第96章 是非成败 (第1/2页)

就改革内容来说,商鞅变法与申不害改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商鞅对社会基层进行严密的控制。商鞅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在用法上采用轻罪重刑原则。商鞅认为,实施轻罪重罚,人民就不敢去触犯法律,从而加强国家对下层社会人民的控制。第二,调动社会下层人民的积极性。在对社会下层人民进行严密监管的同时,又设置了军功爵和奖励耕织的政策。设立军功爵制,依照士兵在战场上杀敌的数量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和政治上的权力,这大大增强了人民对战争的热情,秦国也由此练就了一支战斗力强大、有着“虎狼之师”称号的军队,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军事基础。
  
  另外,商鞅还规定没有军功的贵族不再享受宗族的特权。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社会下层群体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了晋升以及步入社会统治阶层的途径。另外,抑制商业发展、奖励耕织政策的实施鼓励了人民耕种的热情,粮食产量的提高和耕种面积的扩大,能为国家提供更多的余粮,保证战争无后顾之忧,从而也达到“富国”的目的。商鞅的高明之处在于充分调动社会下层对其改革的参与热情,找到了国家利益与民众利益的契合点,在某种程度上将国家的利益与民众的利益联系起来,在对民众进行“利用”的同时,也为其打开了一条进入政治生活的途径。
  
  为何商鞅变法成功会被车裂,而申不害变法失败却能善终?
  
  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之一,他在秦国推行新法,帮助秦国成为了战国时期最为强盛的诸侯国,也为秦始皇的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从吴起、李悝等改革家的思想中提取精华,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法家理论,并靠着这套理论对秦国社会进行了彻底的革新。虽然商鞅最终被车裂而死,但他的改革成果却保存了下来。
  
  在春秋战国那个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时代,当然不止商鞅一位取得成就的改革家。
  
  战国法家思想的创始人之一,申不害就曾经在韩国担任丞相,主持变法。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他道:“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不过,申不害去世后,韩国很快衰落,他的变法也宣告失败。
  
  那么,同样是变法,为什么商鞅成功了,申不害失败了呢?
  
  时间追溯到公元前385年,申不害出生在郑国京邑,也就是今天河南省荥阳市东南部的京襄古城一带。他本是郑国的低级官员,到了公元前375年,韩国攻灭郑国后,申不害便成为了韩国人。他凭借自己的能力,在韩国也担任了官吏。
  
  到了公元前354年,魏国挥师攻打韩国。面对敌强我弱的严峻局面,韩昭侯和大臣们都束手无策。申不害建议韩昭侯拿着诸侯面见天子时携带的“珪“去面见魏惠王,并向他称臣。他解释道:“我执珪于魏,魏君必得志于韩,必外靡于天下矣,是魏弊矣。诸侯恶魏必事韩,是我免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人之上也。夫弱魏之兵,而重韩之权,莫如朝魏。“
  
  意思是说,如今魏国强大,韩国弱小,要是韩国拿着珪向魏表示臣服,魏王肯定会更加骄傲自大。这样一来,就会引起其他国君的反感,韩国则会被同情。韩国虽然对魏称臣,但实际上是削弱魏国而增强韩国的权势。一番解释后,韩昭侯同意前往。他拿着珪表示了对魏王的尊敬后,魏国不但撤走了军队,还和韩国结盟。多亏了申不害的计策,韩国才转危为安。于是韩昭侯自此重用他,给他更多的机会来施展才华。
  
  次年,魏惠王转而攻打赵国,一举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紧急关头,赵成侯向临近的韩国、齐国求助,韩昭侯才刚刚与魏停战,于是十分犹豫,便询问申不害的意见。不过,申不害担心自己的意见和昭侯心中的答案不同,就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说自己要好好考虑。
  
  随后,申不害分别鼓动两位大臣,让他们对昭侯提出自己的意见,申不害则在一旁观察。揣摩好昭侯的心思后,他建议昭侯联齐救赵。由此,还诞生了一个著名的典故,那就是“围魏救赵“。
  
  经过这两次事件,韩昭侯完全相信了申不害的能力,便提拔他为相,主持国政。
  
  按照《史记》的说法,“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申不害学习黄老之学,却在学说中主要强调“循名责实,慎赏明罚“的刑名之学。申不害在韩国“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对内整顿政事,对外则在诸侯之间周旋,维护韩国的利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