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秦命运 > 第103章 人心得失

第103章 人心得失

第103章 人心得失 (第2/2页)

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十五年,开始实行史上有名的“初税亩”制度。即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初,即开始;税亩,指按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原来井田制是九百亩中取一百亩,而“初税亩”之后,公田之外再收十分之一的税,也就变成了约十分之二的税。这样鲁国的财政收入增加了,但同时它也在法律上正式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化。
  
  《左传》中说:“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直接点中要害,于是“礼乐”在鲁国率先“崩坏”了!于是孔子急了。
  
  由于鲁国本就是天下诸侯国在礼乐法治的带头人,楚、郑、晋、齐等国一看鲁国这办法不错,于是大家争相仿效,也陆续开展税亩制,井田制终于瓦解。于是鲁国“崩”,大家“齐崩”。
  
  于是公元前359年,一代改革家商鞅炫丽登场,在秦国进行彻底的划时代变革,“废井田”、“开阡陌”,历史走向新时代……
  
  井田制从秋晚期到战国初期,彻底瓦解。
  
  井田制度体现了中国夏、商、周三代社会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可以将它定义为:井田制度是建立在以井田作为一种有效的产权供给制度为基础的中国夏、商、周三代社会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制度结构安排的总体描述;同时也可以解释为微观经济活动如何与宏观价值构造相结合以实现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兑现率最大化的一种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结果,随着这种产权制度的有效的丧失而失去其现实意义并退出历史舞台。
  
  五十年前的秦昭王时期,范雎曾提出过一个《徕民令》:秦国的土地广袤,人口却少,无法充分开发田地、资源,所以需要招徕来自崤山以东的移民。
  
  而韩魏位处中原之地,城郭比邻相望,人烟稠密,与秦国的人口、土地况正好相反,他们是人多而地少。《徕民令》里比喻说,韩魏等国,其土狭而民众,其宅参居而并处。因为缺少足够的田地,大量人口涌入山区、沼泽,开发荒地,即便如此,每家也只能像陈平家那样,分到二三十亩勉强维系生活,这样还有大量人口没有田地,只能去做佃农,或经商、游dàng)、为奴婢。
  
  此其土之不足以生其民也,似有过秦民之不足以实其土也!
  
  所以在韩魏,土地兼并的问题已经出现,地方乡豪往往占有本地泰半土地,大量无地人口沦为庸耕佃农。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并不是秦国本土的况,而是韩、魏、齐的现状。
  
  “农乃生民之本业,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然而,自从周室衰亡后,礼崩乐坏,诸侯暴君相互侵陵,地方污吏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饥荒频繁……直到两百年前,魏国的李悝主持变法,他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李悝计算说,方圆百里之内,有土地九万顷,除了山泽人居占三分之一之外,可开田地六万顷。若农夫治田勤勉,则每亩增产三斗,不勤勉,则减产亦三斗。这就是说,百里之地,每年的产量,由于勤与不勤,或增产一百八十万石,或减产一百八十万石。由此可知,必须鼓励农夫生产,此所谓尽地力之教也!魏国的田亩石制与秦略有不同,南郡河泽山林颇多,拥有的田地亦不如河东。俗谚道,上田百亩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下田食五人。”南郡郡守韩腾叹息道。
  
  “《管子·牧民》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秦国削减了功勋世族的权势和土地,也是变相地腾出了土地和人口,才能调动秦人的耕战积极。”蒙毅也赞同地附和道。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管仲之口。
  
  齐国中途衰弱,等到齐桓公重用管仲之后,管仲就修订了太公的政策,设立了调节物价出纳货币的九府。齐桓公就借此称霸,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的一切都得到匡正,因而管仲也奢侈地收取市租。他虽处陪臣之位,却比列国的君主还要富。因此,齐国的富强一直延续到齐威王、齐宣王时代。
  
  一般人找不到的看书基地,搜索
  
  ≮完≯
  
  ≮本≯
  
  ≮神≯
  
  ≮站≯
  
  手机输入网址Ьen.谨记以免找不到我们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