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竹韵悠长 > 第十三章 坐夜

第十三章 坐夜

第十三章 坐夜 (第1/2页)

这日,汤老头出门“坐夜”的时间到了。
  
  川东地区,逝者下葬的前一夜,逝者儿子或女儿(又称孝子)办好丧宴,招待吊唁逝者的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称为“坐夜”。
  
  逝者的至亲,包括父母辈亲戚(姑、姨、舅及其子女)、自己辈的兄弟姊妹、下一辈的儿子儿孙等,在“坐夜”这一晚,大都到场为逝者守最后一夜。“坐夜”即坐一整夜的意思。
  
  逝者自己辈和下一辈的亲戚,经济稍宽裕者,会请一班锣鼓、唢呐在“坐夜”这一夜给逝者热闹热闹,再送上花圈、祭帐或现金,用隆重的方式给逝者以凭吊和送行。
  
  锣鼓可单请,即只有鼓、大锣、小锣、包锣、钹等打击乐器;唢呐不能单请,俗称的唢呐班包括两支唢呐和锣鼓班的全套。
  
  在农村,唢呐班比锣鼓班更高级更气势一些,因为它声响悠扬,传播力远,亦更能显示逝者亲戚的经济实力。
  
  被请的锣鼓班、唢呐班,在“坐夜”的那一日中午,要先到逝者家“看死”,即先行给逝者上香、烧纸、行礼,稍事休息后,待主人上茶、敬烟后,便开始吹打,直至第二天清晨将逝者送上山,锣鼓、唢呐的吹打才算结束。
  
  这日中午,吴三叔带着一行人去往汤老头家。
  
  沿着坑坑洼洼的机耕道,一行人边走边聊,感叹着生命的无常。吴大爷说:“人这一辈子,就这么回事。汤老头可谓方圆一带有名的老人,儿孙满堂,个个能干有出息。饶是如此,死了也就一口棺材陪伴而已。唉,人活一辈子,没意思。”
  
  吴三叔接过吴大爷的话,说:“叔,话可不能这么说。人活一辈子,还得要脸面。窝窝囊囊一辈子没什么起道。你看,这汤老头出门,多风光。”
  
  来到汤老头屋侧边,吴三叔率先敲鼓起点,大锣、小锣、包锣、钹紧接着“梆梆梆、呛呛呛”地敲起来,随后,吴思富和吴大爷的唢呐亦跟着吹起来。
  
  汤老头的外侄蒋小翔听得唢呐声响,急忙拿了鞭炮到屋子外面迎接锣鼓唢呐队伍。
  
  一阵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后,锣鼓唢呐队伍便被主人请到逝者灵堂前,一番吹打后,主人便安排锣鼓唢呐队伍吃午饭,“看死”程序就此结束。
  
  下午时分,汤老头的亲戚有请了唱孝歌的老人在汤老头的灵堂里唱孝哥。吴思富闲着无事,便到汤老头灵堂里听老人唱孝歌。
  
  灵堂屋里燃着一堆旺旺的树疙瘩柴火,火堆里不时有木柴爆裂迸出的火花。一圈人围坐在火堆边,听着老人嘶哑苍桑的嗓音,拖腔拖调地唱孝歌。
  
  坐了一阵子,老人的一杆叶子烟已抽完。他示意伴奏的锣鼓,又要开始唱了。
  
  开场锣鼓一响,老人开始起歌堂:
  
  那歌堂起歌哟——
  
  歌不歇,
  
  起个歌来嘛,
  
  哪个接哟。
  
  见无其他歌者,老人便自己唱了下去。
  
  孝歌即是当今灵堂里的哀乐。因会唱孝歌的人越来越老、越来越少,这种民间的即兴演唱形式几近失传。
  
  孝歌与平时所唱的民歌、山歌在唱法、曲调、韵律、结构上没太大区别,只是在歌词内容上有所不同而已,全是表达父母养育之恩、生产劳作之累的歌词。
  
  孝歌唱腔悲伤凄凉,听者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歌词叙述的都是他们所经历的艰辛,极易受感染,往往催人泪下。
  
  孝歌内容很多,但要分男女,若逝者为男,多是在田间地头劳作之苦的,如:
  
  痛儿痛女噻——
  
  越岭翻山哟,
  
  早也累呀——
  
  晚也累哟。
  
  我父心力交瘁噻——
  
  终于儿大女大哟,请白云蓝天噻——
  
  蓄孝心啰。
  
  逝者若为女,除田间劳作外,多是在家操持家务之累的,如:
  
  克勤克俭噻——
  
  吞糠咽菜哟,
  
  衣也难啦——
  
  食也难哟。
  
  我娘元气丧尽噻——
  
  毕竟家兴业兴哟,
  
  祈香花芳草噻——
  
  伴仙灵啰。
  
  还有逝者为社会职业的,唱法又不一样。
  
  坐在火堆边唱孝歌的老人70来岁,鹤发童顔,面色红润。伴奏锣鼓围着火堆坐成一圈,老人嘶哑着嗓子、半眯着眼睛,倾情地唱着,很是投入。
  
  围坐在火堆边的人,听老人一字顿的唱腔,回想逝者汤老头儿辛辛苦苦劳作的一生,无不为之动容。
  
  唱了一阵后,估计老人有点儿累了,便想歇息一会儿。唱孝歌比不得其它歌唱形式,唱完即完。唱孝歌告一段时,得“扫歌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