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傲游仙凡间 > 第二卷 位面争霸 第二百七十章 虚幻的世外桃花源

第二卷 位面争霸 第二百七十章 虚幻的世外桃花源

第二卷 位面争霸 第二百七十章 虚幻的世外桃花源 (第1/2页)

杨卓超道:原来是这样一个意思!那魔神罗睺夺了女魃孩子的舍,意思是要先把那孩子给弄死?
  
  葛老道:这个也不一定!因为夺舍这种法术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夺生,一种是夺死,夺生是以自己的魂取代被夺舍之人的魂,但仍保留其魄。
  
  夺死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夺人,一种是夺兽,人有魂魄,然死去之人魂飞魄散,故夺舍之后有了魂,还要修炼出魄才行,而兽有魂无魄,不必修炼出魄。
  
  这夺舍以前在寰宇华夏也有人修炼,因为夺舍在《楞严经》中被称之为“投灰”,是异域的一种术法,传闻西域的妖僧很擅长这种术法。
  
  曾经有人去西域边陲之地,途中劳顿,在一荒庙旁歇息。那庙门前有一匹死骆驼,已经腐烂的不成样子,腐臭味随风传来,让人难以忍受!
  
  他想刚要离开,却又觉得浑身疲惫不堪!拔不动腿。正踌躇之时,只见一个老僧带着一名少年模样的人走了过来,也坐在了庙旁歇息,那少年看到腐烂的骆驼,便露出厌恶的神情。
  
  那少年模样的人对老僧命令道:“徒弟,赶快让这腐马离开。”
  
  老僧随即闭目上眼睛,一动不动,似入定了一般,过了一会儿,那死去的骆驼忽然挣扎着站了起来,往下风的方向奔去,跑了约有百丈远才倒在了路边。
  
  老僧随之睁开了眼睛,十分恭敬的对少年说已经将马给遣走了。而这老僧所使的便是夺舍之法!
  
  杨卓超道:那这老僧所用的一定是夺兽之法,因为兽有魂无魄,不必修炼出魄!所以那个老僧才能立即操纵死去的马离开。
  
  葛老点点头道:不错,这老僧的确是用的夺兽之法!
  
  这时候,那白无常谢必安也来到杨卓超与葛老的旁边,并说道:看来魔族还没准备好,迟迟不见他们来攻城。
  
  杨卓超打趣道:无常大人怎么好像还特别希望敌方来攻城一样!不用这么忧虑,俗话说得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什么好担心的?你看看你就像是一个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谢必安苦笑道:上仙倒是在调笑我了!自从魔族大军打进来之后,我就没有一丝的清闲时光!也是命苦啊.....
  
  杨卓超道:我记得寰宇华夏上面,南朝宋初的“陶渊明”曾经写过一个《桃花源记》。里面描绘的那种世外桃源的样子,实在是令人着迷!无常大人现在是否很向往那样的地方?
  
  谢必安道:上仙说的这个有点问题!杨卓超问道:哦,什么问题?
  
  谢必安道:因为我恰巧研究了一下陶渊明写的这个《桃花源诗》的序言,这《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而我恰恰又很喜欢这位文人,所以我发现了一些蹊跷之处!
  
  我怀疑,陶渊明他所记录的应该是一个死去的世界.....
  
  杨卓超听完明显一愣,说道:你的观点比较新颖,既然你是陶渊明的“粉丝”,那应该有你独到的见解!你且说说看看。
  
  谢必安点点头道:根据我的仔细研读,发现了其中的八个疑点:
  
  疑点一,渔民迷路。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这个武陵渔夫,既然以捕鱼过活,应该有些年头了,或许他的父亲,他的爷爷,都是渔夫。
  
  既然如此,捕鱼线路应该轻车熟路才对,闭着眼睛都能摸着回家,怎么会“忘路之远近”呢?这太不寻常了啊?难道遇到鬼打墙了?
  
  疑点二,诡异桃花林。
  
  渔夫走在小溪边,走着走着,突然闪出一片桃花林,异常美丽,绚烂芬芳,香气扑鼻,渔夫经常从这边走过,怎么从来不曾留意这片桃花林呢?
  
  “中无杂树”就更奇怪了,远近既无村落,又无人家,无人打理,就算有桃林,也应该杂木丛生,乱七八糟才是,“中无杂树”如何做到的呢?是谁栽了桃树,又是谁在打理呢?
  
  况且,桃树本就是驱鬼辟邪之物,难不成附近有鬼魅妖邪,这片桃林是来阻挡它们出没的?
  
  疑点三,墓道。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夫往前走啊走,发现一座山,山脚有个洞,渔夫便钻了进去。这渔夫胆子真大,看到洞就往里面钻,就不怕里面有毒蛇猛兽吗?
  
  洞口非常之小,越往里面爬越宽敞,渔夫钻的当真的是山洞,不是别的地方,如墓道?
  
  疑点四,阡陌。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渔夫到了桃花源之后,发现村容整洁,道路干净,布局合理,井井有条,新农村建设搞得相当不错。这就奇怪了!
  
  古代村落一般没有规划,没有布局,都是私搭乱建乱七八糟的,而桃花源如此整齐划一,就令人生疑了,这似乎更加印证了之前的推断,这是墓穴,要知道古人视死为生,墓葬是十分讲究的。
  
  而且“阡陌”这个词的意思除了小路,也经常代指通往坟墓的路,陶渊明似乎故意留下了破绽。
  
  疑问五,有酒有鸡。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在古代,是不允许私自酿酒的,因为古代粮食少,酿酒糟蹋大量粮食,这么说来,桃花源的酒哪里来的呢?
  
  何况,外面天灾不断,兵荒马乱,饿殍遍野,桃花源居然有肉有酒,这太不可思议了!会不会,这些酒,这些肉,就像是用癞蛤蟆、石头变成的?
  
  疑问六,秦朝。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据桃花源村民交待,他们自秦朝就来到了这个地方,与世隔绝,他们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就连现在所处的朝代也不知道。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渔夫从山洞进来,那么桃花源村民为何不出去一探究竟呢?既然渔夫出得去,村民一样出得去啊?他们为何不出去,忌惮着什么吗?
  
  这都过了六百年了,难道就没有一人想去外面看看世界吗?
  
  唯一合理的解释,他们死了,他们是死人!死人肯定没法出去,也不能出去的!
  
  疑问七,找不到来时的路。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渔夫回去之时,村民再三交待,不要到处乱说,但渔夫不讲诚信,在回去的路上做了不少标记,之后又报告了太守,太守赶忙派人来找,但却找不到了,连桃花林也消失了!
  
  这如何解释呢?说明渔夫食言,“村民”生气了,于是隐藏了起来,外人当然找不到了!
  
  疑问八,刘子骥死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刘子骥,一代名士,听说了此事之后,便欣然前往寻找,结果半路猝死了,这怎么回事呢?
  
  这其实是桃花源“村民”发出的警告,亡灵需要安息,不许再来骚扰,来一个,死一个。
  
  果然,“后遂无问津者”,文中并未记载渔夫结局如何,但他违背了誓言,自然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