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烽烟乱世 > 第五十五章 刺史密信

第五十五章 刺史密信

第五十五章 刺史密信 (第2/2页)

陶范哀怨道:“还不是天天被父亲关在军营里,整天吃着大锅饭,嘴里都淡出个鸟来,不出去撒撒野,浑身不舒坦。正好朝里来了天使,说刺史周顗天天喝大酒不管事,给叫回了金陵。因为父亲剿匪有功治下严苛,升任刺史统领荆州一应事宜。小弟趁着父亲招待天使的空就带着家将跑来了,在你这里快活几日再说。”
  
  听陶范一说,姜歌心中开始迅速的盘算着这个消息的利害关系。可以说荆州流民的崛起是主官刺史周顗一手造成的。一州民生都在刺史的掌控之中,而这位老夫子却沉迷黄汤之中,每日醉生梦死不理政事,当初杜弢率军兵临城下了这位刺史大人还浑浑噩噩的喝着酒。要不是太守陶侃大人领兵击退了杜弢,这荆州怕是尽数被流民军占领了。如若这位刺史大人当初勤勉一些,协同守军和各方势力安顿好突如其来的流民,做好赈济和安顿工作,维护好治安,积极捉拿趁乱起义的流民军,整个荆州也不至于乱成如今这般模样。
  
  如今调走周顗,升任陶侃为刺史,统领一州事宜,这是天大的好事。虽然只是和陶将军有个数面之缘,但是看其往日战绩,和管辖下的区域民生,治下的军营,无论军备还是民生都堪称大才。看陶侃的抱怨就知道其父不仅治军严明,治家也是严苛。况且姜善一评价陶侃,布衣出生,一路披荆斩棘屡拜贼寇,凭的是自身优秀的治军才能和对大势的判断。没有官宦氏族那种高人一等视黎民为奴隶的权贵心态,反而体恤民情,关心民生。所缴获的战利品从不私吞,都是用在了军民建设上。可谓百姓的父母官,朝廷的国之栋梁。
  
  姜歌打心里觉得开心,抱拳恭贺道:“这可是大喜事,于陶兄家世更上一层楼,未来可期。于荆州百姓更是如旱田遇甘露。希望令尊大人早日剿灭流匪还荆州国泰民安。”
  
  陶侃嘻嘻哈哈的抱着拳道:“多谢姜兄,父亲之事小弟无权干预,但姜兄吉言小弟也是很受用啊,哈哈哈,有父亲和诸位兄长在,荆州迟早会过上太平日子。”
  
  就在姜歌和陶范互相吹捧闲聊时,临沅城东门外的官道上响起了一阵阵轰隆的铁蹄声,似有大队战骑奔驰而来,搞不清楚状况的城门守军急速关闭城门,弓手备箭警惕的看向飞奔而来的百骑。
  
  见着城门紧闭,陶夏示意马队减缓速度,只身前往城门口亮
  
  出了武昌行营的都尉令牌朗声道:“武昌水军大营都尉陶夏奉命前来与姜家主有要事转告,烦请通报。”
  
  城墙上守军校尉迅速派人去了姜府禀告,却依旧没有打开城门的迹象,反而吩咐身边守军严阵以待。
  
  陶夏倒是没有什么不满,只是这风吹的着实有些阴冷,身上披着铁甲更是觉着四肢僵硬,此时要是有口烈酒就好了。陶夏身后的百骑安静的列阵等待,没有人交头接耳,除了胯下马匹喘着粗气之外没有多余的动作和声音。由此便可直观看出陶侃治军严苛并非吹捧夸大其词。
  
  姜善一收到消息得知是陶侃三公子亲自过来便知道事关重大,草草披上裘皮骑上马朝着城门奔去。
  
  陶夏骑在马上正无聊数着有多少弓箭手对准自己的时候城门迅速打开,一位身披灰色裘皮骑着马的富家翁朝着陶夏奔来,刚出城门就非常客气的哈哈道:“贤侄到访怎不提前派人通知啊,这么冷的天,在这里等了很久吧,门卫守军也是职责所在,贤侄勿怪,稍后老夫自罚三杯,快快快,随老夫回府,瞧把孩子给冻的。你的护卫就别担心了,已经安排人好生招待。走走走,府里暖和。”
  
  姜善一温和的脸,丝毫没有做作,让陶夏一阵不自在。从未感受过长辈如此贴心的嘘寒问暖,自己的父亲从他们兄弟小时候就一直板着脸,整日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就怕犯错被罚。哪像眼前的这位,慈眉善目又如此贴心,言语透着温暖,牵着自己的厚实手掌更是温暖无比。
  
  陶夏都被感动的有些想哭,都不知道怎么进的姜家府邸,只是在姜善一和家仆的殷勤招待下,又是褪了甲,换了温暖舒适的裘皮,还不知不觉的喝了有些辛辣又回甘的姜汤。
  
  “三哥,你怎么来了?”
  
  被陶范一句话惊喜过来的陶夏甩了甩脑袋,扭过头一看是自己的九弟,身边是几个月前较量过身手的姜歌,再看看主位上坐着的一脸慈祥的姜家家主。揉了揉眼睛,确定刚刚可能是又饿又冷产生了幻觉,有些犯迷糊。这下到了屋子里,喝了姜汤身上暖和多了,精神也清晰了不少。
  
  陶夏有些尴尬的道:“父亲知道你只带了两个家将就跑了,拍着桌子让我把你逮回去。我就带着人追你来了,哪知道你小子跑的这么快,硬是追不上。”
  
  陶范一听心里着急道:“三哥别啊,好不容易跑出来,这么冷的天,还要起那么早操练,跟着吃大锅饭。我才这么大,三哥你忍心吗?就让我在这里多呆几天,到时候我再回去过年。父亲也就不好责怪我了不是。”
  
  有些木讷的陶夏性子比较直,也是拿这个九弟没有办法,只是叮嘱道:“就在临沅休息几日,在大雪封山之前你得随我一道回去。”
  
  陶范心中一喜道:“得了,多谢三哥。你和伯父先忙,我和姜歌在哎后宅厢房,忙完了记得来找我啊。”
  
  姜歌朝着陶夏抱拳打了招呼之后就被陶范给拉回了后宅,陶范小声嘟哝道:“姜兄啊,看来我的计划泡汤了,三哥一来最多三日我就得跟着他回去。三个人好却又耿直,不,是特别耿直,说三天,多一秒都不行。哎~”
  
  姜歌有些羡慕的说:“你们家兄弟这么多,我就挺羡慕的,从小就我一个人,哪有你们这么有趣,你最舒服,上面八个哥哥姐姐,这辈子只用躺着就能安安稳稳过一辈子。”
  
  .......
  
  会客厢房里,已经缓过来的陶夏取出密封的竹管递给了姜善一,说道:“刺史周顗回朝,家父升任刺史,伯父与家父交好,又主政武陵,家父一是担心九弟肆意妄为遇险,二是写了书信让小侄送来。其他的家父也没有交代,只说伯父看完信之后将回信交由小侄带回即可。”
  
  姜善一心中明了,拆开封口取出书信仔细默读,信中陶侃说了三件事:“其一,升任刺史后,开春时必定会收到剿匪的命令。其二,当今圣上对武陵模棱两可的态度极为恼火,王家对武陵也是虎视眈眈,其他各势力也都瞧着眼热,朝廷的主要矛盾得以分化一部分到武陵的身上。其三,金陵白家也被多方窥伺,陶侃询问是否与姜家有关。”
  
  最后陶侃言辞恳切的说道:“身为一地主官,侃非常感谢姜家和武陵对流民的安置,也非常理解姜家目前的自保选择,但是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武陵此时也该有所表示,起码在大义上没人能挑出毛病来。再者接下来的剿匪任务也需要武陵的策应,做做样子也好。”
  
  看完书信后姜善一当着陶侃将信笺丢进火盆烧成灰烬。轻轻皱眉道:“贤侄这几日就在临沅好生休息,令尊所说之事兹事体大,容我与族中商议一番,之后也会写好密信交由贤侄带回。你们都是年轻人,犬子和九公子投缘,你们多多接触,家仆会带你过去。就把姜府当自己家不要拘谨。”
  
  家仆带着陶夏去了后宅,姜善一吩咐通知另外三家家主议事,前弓着身子,伸出手放在炭火的上空,看着已经化为灰烬的书信,姜善一陷入的沉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