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汉末独行 > 第二百七十五章 结盟(完)

第二百七十五章 结盟(完)

第二百七十五章 结盟(完) (第2/2页)

朱治已经病重了,他有一个好外甥也是一个好儿子,施然!
  
  曾经的施然最后成为了他的养子朱然,在江陵一战也是盛名大噪,本来朱然继承朱治的权利和地位这没有什么问题,他当然也是配的。
  
  但是朱治却是还有这其他的儿子,或者说在施然之后,朱治生下了他的嫡长子,嫡次子,嫡三子等等。
  
  朱然功勋卓越,这无可厚非,但是朱治的爵位却是给了他的亲生儿子朱才,这也无可厚非,不过不单单如此,朱治毗陵侯的爵位被朱才预定了之后,他还得到了偏将军之位。
  
  要知道一介士卒要拼杀二三十年或许才能坐到偏将军,可是朱才现在就已经是偏将军了。
  
  不单单如此,朱才身上并没有什么大能力,甚至可以说他没有什么才华,和他父兄压根就比不了,但是他就是朱治的亲生儿子,这一点就让人无话可说了。
  
  其实朱才也不是那么的无能,朱才为人精细敏捷,擅长骑射,在武将子弟之中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了,孙权爱护器重他,常常让他随从侍奉一起游玩。
  
  而且在很年轻的时候时因为父亲的缘故担任武卫校尉,领兵跟随征讨,经常有破敌的战功,但是这些功劳都是很有水分的,说白了就是众将在给朱治还有孙权面子,仅此而已。
  
  最初,丹阳郡的的议论者认为朱才年少时就身处荣华富贵,对乡里不够留心注意,为此朱才还反省了一番自己。
  
  “我初为将,谓跨马蹈敌,当身履锋,足以扬名,不知乡党复追迹其举措乎!”
  
  这就是他反省的结果,然后开始安心学习兵法,顺带将自己家乡的亲朋故旧拉拢了起来,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势力,便是朱然都不敢再对他有丝毫的小觑了。
  
  这次朱才就是暨艳的目标之一,不单单是他,还有他的弟弟,取了孙策之女,在朱才麾下为校尉的朱纪!
  
  这两兄弟都是暨艳的目标,也是对朱治的算计了,对于重病已经在弥留之际的朱治,这简直就是打脸了。
  
  之后张家的张温,顾家的顾绍,便是陆绩都在考核之列,这一幕让众人觉得他这是在挑衅。
  
  邓芝在等了三天之后,暨艳的考核大业终于开始了,不过他已经顾不上结果了,因为他知道张温第二次被招到吴王府邸之中了。
  
  吴王府邸,孙权看着面前的张温,脸色其实也是颇为的犹豫,不知道自己这么做对不对。
  
  张温出身吴郡张家,其父亲张允就是俗称的那种仗义疏财之辈,无数人受过他的恩惠,本身才能或许算不得多么高,但是人脉之多实在是有些让人佩服,而起人脉也是一种能力。
  
  张温的能力和他父亲相比如何,谁也说不好,不过他长得奇异伟岸,能力也是被人夸赞,修养和节操都是被人所称赞的,所以他在江东的名声算得上是不给他父亲丢人。
  
  不过这个人的身份,还有他身后的地位,以及江东张家和孙家的仇恨,让孙权有些为难,只不过孙权实在是找不到别人出使了。
  
  江东看着是人才济济,但是大多都是为将之人,陆逊为首的江东大都督一脉,还有潘璋和朱然等心腹嫡系,再加上朱桓等世家将领,都是一群带兵打仗的,出使这种事也不是谁都能够干的了的。
  
  之前还有顾雍,诸葛瑾,鲁肃等人,但是现在他们要么死去了,要么就是已经年纪大了,或者干脆是身份不合适。
  
  所谓使臣也就是谒者,他们的要求很高,不能年纪太大,要长得不错,要有才华,要有名望,否则就会出去丢脸,这么算下去江东能够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张温这个了,而且他的地位还有些高了,说实话,让张温出使,有些让他个人丢人。
  
  很明显张温也是如此,他并不想出使,当初去曹魏也就罢了,现在去西川,他是真的不喜欢这件事。
  
  “卿不宜远出,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故屈卿行。若山越都除,便欲大构于蜀。行人之义,受命不受辞也。”孙权看着张温,嘴里说着软话,希望这个家伙不要给自己找麻烦。
  
  而张温在孙权麾下多年,也是知道他的习惯,知道孙权能够这么和自己说话,也是很不容易了,无奈的叹息了一声,就将这件事情应承了下来算了,就当是躲躲风头也好,自己的那个门生,最近也是真的不让自己痛快。
  
  “臣入无腹心之规,出无专对之用,惧无张老延誉之功,又无子产陈事之效。然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
  
  孙权给了他临机专断之权,张温也答应了他的要求,两个人就这么达成了协议,然后张温就去寻找邓芝了,和他一同前往西川之地。
  
  邓芝看到张温的到来,明明已经有了准备,可是仍然装出来一副非常惊讶的模样,大有一种,张温乃是何等的大人物,怎么会成为使者?
  
  对此,张温只是淡笑而已,至于他心中是如何想的,谁也不知道。
  
  来到江东的这一路上,邓芝缓缓而行,但是回转西川却是一路疾驰,仿佛生怕张温跑了一样,路过江州的时候,他们还专门拜会了颇有威严的蜀汉尚书令李严,并且请求他派兵保护自己等人。
  
  对此,李严当然不会反对,直接招呼了身边的众将,安排随行的保护。
  
  这一路上,张温看着已经开始慢慢恢复生机的西川心中不由的大为感慨,他不知道为何经历了这么大变动的西川,竟然能够这么快的恢复了正常的民生,而且还是在南中正在打仗的情况下。
  
  “久闻西川南中战事吃紧,不知道现在如何了?”张温也算不上套话,就是直接问了起来。
  
  对于南中的事情,邓芝也不会丝毫的隐瞒,“南中之战正在进行,不过因为我等现在第一就是民生,所以直接防守不让南中的叛军冲进我们成都的腹地罢了。
  
  对此我们蜀汉的君臣倒是意见一致,攘外必先安内,这是我们的目标!”
  
  张温看着毫不犹豫就说出自己现在局面的邓芝,此时他的心中就更加的惊讶了。
  
  等张温到达益州成都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对于西川改观了,因为本应该生机勃勃的江东,此时却是一滩死水一样,而这刚刚经历了大败,大变的西川,却是生机勃勃。
  
  刘禅相信诸葛亮,诸葛亮没有辜负刘禅,刘禅将大权放了出去,而诸葛亮也没有让荆州派系一家独大,甚至他还看到了益州派系在慢慢的恢复生机和希望。
  
  这让他感到十分的惊奇。
  
  当他面见刘禅的时候,对于这一点就更加的惊讶了,这个年轻的君主,虽然还显得很是稚嫩,但是这种稚嫩却是让他觉得这个年轻人不简单。
  
  张温不是什么蠢人,他当然知道什么叫做伪装,但是张温也知道什么叫做大局,而刘禅无一就是一个知道大局之人。
  
  邓芝将自己在江东和孙权所说之话一点都没有保留的告诉了刘禅,听着邓芝说在江东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告诉了刘禅,自己是用丞相诸葛亮的名号来行事的时候,张温是真的为他捏了一把冷汗,生怕他出现什么问题,被刘禅问罪。
  
  可是当他将目光转向刘禅的时候,刘禅非但没有任何意见,反而十分的认可这件事。
  
  “朕年纪尚幼,江东的吴王乃是我的舅父,自然是看不上朕,丞相威名天下闻名,和该如此,你此法大善!”刘禅的话不是在故作镇定,也不是要提点什么,看着满脸都是自然和认可的刘禅,还有十分自然的诸葛亮,他第一次想到了一个词,君臣相知恐不过于此!
  
  同时张温也想到了另外的几个对儿君臣,刘玄德和法孝直,曹孟德和郭奉孝,孙伯符和周公瑾,至于自己的主公孙权....他恐怕没有这种和他相知的臣子吧。
  
  不过在叙话完毕之后,也就开始了真正的宴请,回到了驿馆之后,张温也开始了进奉文书,这是他自己写的文书,既然孙权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张温,那么这种事情自然是不需要其他人代劳的。
  
  “昔高宗以谅闇昌殷祚于再兴,成王以幼冲隆周德于太平,功冒溥天,声贯罔极。今陛下以聪明之姿,等契往古,总百揆于良佐,参列精这炳耀,遐迩望风,莫不欣赖。吴国勤任旅力,清澄江浒,愿与有道平一宇内,委心协规,有如河水,军事兴烦,使役乏少,是以忍鄙倍之羞,使下臣温通致情好。陛下敦祟礼义,未便耻忽。臣自(入)远境,及即近郊,频蒙劳来,恩诏辄加,以荣自惧,悚怛若惊。谨奉所赍函书一封。”
  
  这封文书说的很是真诚,或许这就是他的有感而发,或许是因为出现之前他对于这里的期望太低了,所以他才在这里感受到了这种氛围之后变得这么真诚。
  
  这封书信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在赞扬西川蜀汉的朝堂罢了。
  
  “古代商高宗守丧却使殷商国祚再次复兴昌盛,周成王年幼却使周朝德治天下太平,他们功勋普盖天下,声威振彻四海。
  
  如今蜀汉的刘禅陛下以聪明的资质,与古代圣贤等同,贤良大臣辅佐执掌政务,满朝精英有如群星璀灿,远近人们仰望您的风采,无不欢欣前来依赖。
  
  我们江东吴国勤勉军旅国力以安定江南之地,希望与有道之君一起统一天下,倾心协力同规共谋,有如河水绝无反顾。
  
  当然了,现在只是因战事频频猛烈,我们可供役使的军力太少,故此只好忍受卑鄙之徒强加的耻辱。
  
  如今我吴王孙权特派下臣张温疏通情况表达友情,希望盟友不要有任何的怪罪才好。
  
  陛下推崇礼义,不应以此为耻而忽视我的请求。
  
  臣自遥远的边境,直到贵国首都之郊,频频蒙受贵国殊礼接待,恩诏不断传至,我受此荣耀感到惶惧,又感到意外的惊奇和不安。
  
  谨此奉献我主致陛下信函一封。”
  
  这封甚至带着些许阿谀的上书,让蜀汉朝堂都是非常的满意,同时也让蜀汉朝廷之中的谒者邓芝找到了自己的目的。
  
  他去了江东,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因为要和江东结盟,同时也要和江东达成对西川有利的盟约么,他请求糜芳,激将暨艳,甚至奉承张温这个江东的使臣,就是要让他觉得西川的政局比江东好太多了。
  
  只有这样,这个同样是一个直肠子的家伙,才会对他们大加赞扬,而赞扬过后面临的,就是江东的一对破事儿了。
  
  这段时间,邓芝和诸葛亮也没有闲着,邓芝想要做成的这件事,也是让诸葛亮十分的惊恐,他是真的不知道,朝堂之中还有这么一个胆子奇大无比的家伙,竟敢这么算计江东孙权。
  
  而且看现在的架势,已经快要成功了。
  
  这段时间他也在一直探查消息,就在不久之前,江东终于开始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在江东被曹丕征伐结束之后的第三个月,孙仲谋悍然出兵,直接命令后将军贺齐,带着糜芳,鲜于丹,刘邵等将领,兵出江东,同时大将胡综也从侧方出兵,夹击晋宗。
  
  而就在这么关键的时候,晋宗却是没有任何的害怕,反而告诉众将士,一定要恪守城池,等待着曹休的到来,而他也早早的就发布了求救的信帛给他。
  
  但是当贺齐和胡综两个人突然出现到城墙下面的时候,晋宗都没有等到曹休的援兵,而且非但如此,他还听到了另一个消息。
  
  江东之将糜芳说服徐州众多世家在徐州闹事,一时间整个徐州都被匪患所包围了不说,更是让吕虔和别驾王祥都有些头痛不已,吕虔手中无兵无将,百姓民不聊生,王祥刚刚到来,手中权势不足。
  
  最后无奈之下吕虔只能请动了曹休镇压,不让他们为祸中原,而这个时候,晋宗的求援书信刚刚发出去,曹休是注定到不了的了。
  
  一战,胡综和贺齐就攻打到了城墙上面,然后生擒了晋宗,拿下了这个本来就属于他们的蕲春一地,并且快速的布防蕲春。
  
  这一战江东配合默契,攻击果敢迅速,从糜芳创造机会,到那些晋宗然后占领蕲春一气呵成,让人不由的为之叫好。
  
  而这一战也让江东和曹氏的关系开始有了些许的变化,虽然江东仍然承认自己是曹氏的属国,但是谁都知道,这就是貌合神离了,曹氏现在顾不上他,曹休现在也没有时间搭理他,事情已经如此了,只能够等着青后算账了。
  
  而在蕲春取得大胜利,贺齐得意从新布置防线的时候,江东内部也开始了一场不动神色的乱战,这一次是江东内部的问题。
  
  孙权麾下选曹郎暨艳直接开始借由自己身份之便,当堂考核这满朝文武,以及所有的军中将校,各个郡县的官员官吏们。
  
  这一下子,他就明白了什么叫做捅了马蜂窝,因为他的考核非常严格不说,也是非常的难,最重要的是考核结果,不是留下三成,而是能够交差的,不过一成左右罢了,整个江东,烂掉了!
  
  这一下子暨艳可是开始了,他一口气弹劾了数十位江东的臣子,各个部门基本上是将江东的臣子骂了一个遍,而且他不单单弹劾众人,或许是被这群人给气着了,直接开始了对他们翻旧账和辱骂。
  
  暨艳本来他为人狷直自负,不肯随俗浮沉。
  
  另外他更加的喜为清议,品评人物,企图改革当时选用人才不分贤愚、徇私舞弊、清浊混淆的种种恶习。
  
  于是“弹射江东文武百官,重新核选三署,并且请求率皆贬高就下,降损数等,其守故者,十未能一,其居位贪鄙、志节汗卑者,皆以为军中小吏,置营府以处之。”
  
  这下子他算是真的捅了马蜂窝,因为这群人,这群被他弹劾的人都是谁,要么就是家中长辈为江东抛头颅洒热血之人,要么就是孙权所喜爱特殊提拔之人。
  
  而且暨艳说话也十分的不客气,说是在弹劾,实则更像是在骂街,看得出来他是被这群人真的给气着了,用他的话来说,这满朝文武,都是一群什么东西,狗屁不会!
  
  暨艳就是想要让那些豪门出身的“官二代”、“官三代”直接去军中当军吏,去学习他们的父兄,这完全等于是把他们从士大夫阶层里开除了了账。
  
  这么一来,别说他们这群二代,三代自己不愿意,便是他们还活着的爷爷、爸爸、伯伯、叔叔能答应吗?这事闹大了,群情汹汹。
  
  暨艳没有丝毫的害怕,对于他们仍然是不断的弹劾抨击,而且对于他们对自己的弹劾也是毫不在意,大有一种是要和这群人同归于尽的架势,同时也有一种要独战天下的感觉。
  
  而且不单单如此,暨艳还喜欢将众人乃至众人父兄的丑闻和旧事翻出来,直接让众人脸上无光,一时间整个江东朝廷都是名声丧尽!
  
  为了这件事,江东朝中的众人也不是傻子,直接开始了反击,而且暨艳已经开始了不按规矩办事,都已经开始打人打脸,骂人揭短了。
  
  那众多江东权贵,还有那群已经人老成精的家伙哪里还会客气?
  
  专用私情爱赠,不由公理!
  
  这就是那个自觉地天下道德表彰,天下道德模范的暨艳最后的罪名,而这个罪名是整个江东都给他的。
  
  为了让这两个罪名成立,整个江东的朝堂都动了,整个江东的朝堂都为了同一件事做动作,这一刻,孙权这个幕后黑手都有些心惊了,他终于见到了什么叫做铁证如山。
  
  暨艳这种种证据压得压根就翻不了身,至于他要做的事情,那是根本动不了,这群二代,三代们还没有如何,暨艳就已经被满朝的文武,活活的逼上了绝路之中了。
  
  看着越来越壮大的队伍,还有越来越过分的话语,孙权终于还是坐不住了,亲自出手干预了这件事,但是他不是帮助那个为了他孙家的江山将自己弄到这般地步的暨艳,而是亲自下令给暨艳定罪。
  
  “昔暨艳父兄,附于恶逆,寡人无忌,故进而任之,欲观艳何如。察其中间,形态果见。”
  
  什么才叫揭短打脸,这就是最大的揭短打脸,暨艳不也是出身于世家之中么,他也是世家的后代,只不过当初他父亲还有兄长都站错了队伍罢了,都是反对孙家的人,然后被孙家覆灭了。
  
  如今暨艳自己都算是认贼作父,自己不怪罪他不说,他竟然还敢这般放肆,霍乱朝中,所以他乃是罪人,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将暨艳打入了万丈深渊之中。
  
  而且在吴国的官方文件里,恶逆、恶民一类的词,专指那些武力反抗孙氏统治的土著大族。说白了,暨艳有“历史问题”,刚刚摘了帽子,混进东吴政权,又被打成了企图颠覆此时江东朝廷的先行者。
  
  这一下子让暨艳就明白了自己的结局,这是要让自己身败名裂,要让自己知道自己的地位,然后平息江东的现状罢了。
  
  暨艳自尽了,据说他死前猖狂的大笑,朝着吴王府邸的位置,拔出了长剑自刎而死,至于暨艳的副手徐彪,也没有逃过这个结局,暨艳满门都被杀了,徐彪也是同样如此。
  
  暨艳死了,东南豪族的官二代、官三代们可以官复原职了,这一场浩浩荡荡的官员动荡,似乎就这样落下了帷幕一样,为暨艳之死,所有感触和哀悼的只有三个人,他的老乡陆逊,陆瑁和朱据。
  
  他们三个的表现,便是孙权也只是有些愤恨却不会多说什么,但是这个时候,孙权却是真的看到了自己沾沾自喜之下的真是,江东到底还是不是他孙家的江东,他孙权在这种时候,都不能与之抗衡。
  
  而在这个时候,张温也终于完成了他的盟约,和西川相处的十分开心的张温,带着江东的使团,踏上了回江东的路途,而这次依旧是邓芝,负责护送他们。
  
  江州,这是东吴和西川的交接之处,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地方。
  
  此时孙权所在江东的消息已经从江州传到了成都之中,进而传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和谒者邓芝的手中,让他们两个终于相视一笑。
  
  “明日,我等为张温先生,送行!”
  
  “诺!”
  
  为了庆祝这次结盟的顺利进行,也为了能够让张温将西川的友谊带回江东,所以诸葛亮亲自设宴,在成都外为张温送行。
  
  但是这次送行却是让张温一直满意的心情有了些许的不慕了起来,因为自己都到了,他们却还是没有开始,理由是因为他们要等待一个人。
  
  虽然不知道要等待的是谁,张温也不想知道,但是张温觉得这个人真的十分的不懂礼仪,实在是太过于过分了一些。
  
  很快,他就见到了那个不懂礼数的家伙,左中郎将、长水校尉秦宓,长相颇为普通,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互相落座之后,刚刚喝了两杯水酒,张温就借机发难了起来,朝着在场的众人开始了考校,按他说的那叫求一乐!
  
  先是指着秦宓对诸葛亮问道,“这是何人!”虽然没有责怪之言,却是有着责怪之意,而诸葛亮也是十分的谦逊,只说了一句,“这是我益州的学者罢了!”
  
  听到这句话,张温就开始了对秦宓的诘难。
  
  “既然是益州的学者,那您学习吗?”
  
  “五尺高的孩子都学习,您又何必小看人!”秦宓喝了一杯美酒,甚是自然。
  
  “既然学习,那么张温有一事请教,天有头吗?”
  
  “有头!”秦宓再次喝了一杯美酒,“在西方,《诗经》说‘于是眷恋西望’,由此推论,头在西方。”
  
  “既然如此,那上天有耳朵吗?”
  
  “天高高在上却能听到地下声音,《诗经》有言,‘鹤鸣叫于水泽,声闻于天’。如果上天无耳,用什么来听?”秦宓再次喝了一杯美酒。
  
  “天有脚吗?”
  
  “有,《诗经》说‘上天的步履那么艰难,那人已不可靠’。假如上天没有脚,凭什么行走?”秦宓再次喝了一杯美酒。
  
  “天有姓么?”
  
  听到了这句话之后,一直说一句话喝一杯酒的秦宓这次却是将酒盏放到了桌案上,摆正了自己的心态和神态!
  
  “有姓。”
  
  看着这么郑重的秦宓,张温也是被抬起了兴趣,“姓什么?”
  
  “姓刘。”
  
  “为何姓刘?”
  
  “当今天子姓刘,因此而知道天姓刘。”这句话说的十分的端庄,也是让张温有些难以继续下去,因为天子姓刘,可是此时却是有两个天子的存在,而张温若是不承认,那么这次结盟就没有希望了,可若是承认了....
  
  江东孙权想西川称臣的消息,隔天恐怕就会传遍天下了。
  
  “呵呵...”张温不置可否,而是说出了另外一句话,“太阳诞生在东方吧?”
  
  既然你说天子姓刘,但是这代表着未来的太阳却是在我江东的方向。
  
  而秦宓听到这句话也是没有任何的不妥,插着众人轻笑了一声,立刻就补了上去,“虽然它诞生在东方,而最终归宿在西方。”
  
  若是说希望在东方,那么若是你们继续这般强硬,或许你们的希望覆灭就会覆灭在西川,这就是威胁,一种无言的威胁。
  
  “哈哈哈哈哈.....好,甚好,甚好啊!”张温放下了手中的酒樽,然后朝着对面的这些人,深深的行了一礼,这一礼,就代表了江东的折服。
  
  (《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八·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建兴二年,丞相亮领益州牧,选宓迎为别驾,寻拜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吴遣使张温来聘,百官皆往饯焉。众人皆集而宓未往,亮累遣使促之,温曰:“彼何人也?”亮曰:“益州学士也。”及至,温问曰:“君学乎?”宓曰:“五尺童子皆学,何必小人!”温复问曰:“天有头乎?”宓曰:“有之。”温曰:“在何方也?”宓曰:“在西方。诗曰:‘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温曰:“天有耳乎?”宓曰:“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若其无耳,何以听之?”温曰:“天有足乎?”宓曰:“有。诗云:‘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若其无足,何以步之?”温曰:“天有姓乎?”宓曰:“有。”温曰:“何姓?”宓曰:“姓刘。”温曰:“何以知之?”答曰:“天子姓刘,故以此知之。”温曰:“日生於东乎?”宓曰:“虽生于东而没於西。”答问如响,应声而出,於是温大敬服。宓之文辩,皆此类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