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全球探秘 > 第一卷 凉山篇 第二章 旅途

第一卷 凉山篇 第二章 旅途

第一卷 凉山篇 第二章 旅途 (第1/2页)

我躺在座位上,三哥和狗熊瘫在一旁玩着手机。我给母亲打电话说我和几个朋友出去旅游了,她一点也不怀疑。说实话,我对父亲印象很少,他常年在外工作,直到噩耗传来我和他见面的天数十年来加在一起可能不超过五十天。人人都说他是英雄,是一名优秀的地质工作者,但是说到底也没有人清楚他具体是干什么的,甚至连我父亲的朋友也对此缄口不言,或许他们也不知道。所以这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我踏上旅途,虽然相处很短,父亲在我心中的印象已经模糊不堪,可内心深处某种模糊的渴望还是激励着我踏上旅途。。
  
  “熊批,你是来度假的吗?”我瞥了狗熊一眼,动了动嘴唇“你带个电脑包几个意思?”
  
  狗熊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不是带了钱吗,到了地方再买点东西吧。”
  
  “到时候遇到啥事别怂,我知道你是个怂货,但是到时顶起来好吧。”我嘲讽地笑道。
  
  狗熊那张肥硕的脸本来就红,被我一说显得更红了。
  
  “你怎么给你老板说的?”我又望向三哥,狗熊家境殷实可以随便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三哥不一样,因为当过兵,我知道钱有多么难挣。
  
  三哥笑了笑,并不在乎地说道“我请了半个月假,应该还是回得去的。”我瞥见他的外套还是高中时穿得最多的那件,便不再说话。
  
  旁边大包小包地堆满了我带来的东西。两个挂上战术包的07背囊,里面是我在学校兵社时自己配齐的物资。包括三人份六天的单兵自热与即食,一个三人帐篷(含防潮垫和睡袋),两把万能的工兵铲插在背囊上,还有作为燃料的酒精块,匕首,几个打火机,两捆登山绳,三个饭盒,煮饭用的小锅,强光手电,备用的电池,大块的牛肉干,净水药片,甚至还带上了止血带,三角巾和夹板,各式各样的药品都有,当然,也带上了充电宝和对讲机。狗熊仍是带着那个手提箱,他走之前回了趟家,背上了一个装着各种资料的旅行包。我趁着有时间,简单教了教他们基础的包扎。
  
  布拖县有句俗语,叫三个坝子四片坡,两条江河绕县过,九分高山一分沟,立体气候灾害多。县境内的乌科梁子、阿布测鲁两大山脉呈南北走向,最高点阿布测鲁峰,海拔3891米,最低点西溪河入金沙江河口处,海拔535米,高差达3356米。
  
  该县虽说处于南方,气候却异常寒冷。车厢里人人都穿着厚衣服,等汽车进了山区,我们感到这寒冷愈发刺骨了。我们打算先到县政府所在的特木里镇去,四川省九一五地质队有一个组在那边搞勘察测绘,我们要找的人他们应该知道在哪里。
  
  我父亲去世前就在九一五地质队西藏分队那边工作,地质队里好多人也都认识,因此有了这个想法。
  
  特木里镇十分冷清萧索,和大多数农村一样,年轻人都去城市里打工了,只留下老人与孩子在家中。
  
  从汽车站下来,空荡荡的大街上一个人都没有。周围全是那种斑驳的老房子,一看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我们走过几条荒无人烟的街道,穿过那些不起眼的店铺,巍峨的群山就耸立其后。特木里没有高楼也没有大厦,只有山脉与河流,还有地里一茬接一茬的作物和一眼望不到头的森林。
  
  我们在一家实在无法再破旧的小饭店里见到了康正,他是勘察小组的组长,实际上,这个组也只有五个人而已。说来也巧,他算是我的直系学长,也是成都理工大学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的,经过好几年打拼,再怎么说也算得上一个小领导了。
  
  他热情地接待了我,嘴都不带闭的,唾沫星子直飞。一股脑把他的遭遇都说了出来,我们仨只能坐在那里静静听着。
  
  三哥和他差不多,也是从农村来的,听着听着眼睛就有些湿了,我知道他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他人还是挺好的,憨厚老实,而且很讲义气。康正讲了二十分钟才讲到狗熊说的那个人。那人叫做俄里,是彝族人,家住勒乌村,前几年给地质队当过进山的向导,现如今已经快五十了,还是在田里种地为生。
  
  由于天色渐晚,我们只得随便寻了个小旅馆住下,也把东西安置了。狗熊留在旅馆里养伤,我和三哥去旁边的小店里买了几斤米和盐塞到背囊里,又把手电筒在旅馆里充上了电,本来还想买几把开山刀的,但实在没有空间也就算了。
  
  地图上来看,公路只能从特木里到达勒吉村,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借助其他交通工具才能从勒吉村到达勒乌村。一般说来,在这种偏远的农村地区,只要沿着主干道一直走,应该就能抵达下一个村镇。康正也告诉过我们,地图上标注的是水泥公路,实际上那一段是有泥土道路的。因此抵达勒吉村后只要继续沿着路往南便能抵达勒乌村。
  
  第二天一早,我们找了个来集市卖土豆的老农,给了他五十块钱让他骑着电三轮拉着我们去勒乌村。一路上颠簸不已,狗熊的脸都被颠得惨白了。说起来也确实难为他了,他自幼生于城市,长于城市,还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颠簸。
  
  老农倒是很开心,喋喋不休地讲着近几年村里的发展。以前的人穷,地又少,一年精耕细作到头来只能勉强吃饱。稻田少,大家种得最多的是红薯这种高产作物,肉那更是几月难见一次。年轻的后生嘴馋啊,以前家家户户都有猎枪,便几个人结伴去山上打兔子野鸡一类的,其中远近闻名的神枪手便是俄里,但后来政府下通知,家家户户都得缴枪,他也没了生计,只能靠着去下陷进捕猎为生。也正因如此,俄里对这片区域熟透了,凡是有人要进山,都得找俄里带路。
  
  在老农的指引下,我们进了村便直奔俄里家而去。得益于政府的扶贫工程,近年来那些老旧的茅屋都翻新了。布拖县内的最高峰阿布测鲁峰远远地能望见,大片大片浓密的森林从山脚下延伸开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