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回到明末去当兵 > 第338章 以汉制汉 二更

第338章 以汉制汉 二更

第338章 以汉制汉 二更 (第2/2页)

洪承畴对当年皇太极这一招无策,现在事隔了几年,他对林毅这一招仍然无策,只好问计众将。
  
  但是在坐的大清军将,鞑子也好,汉奸也罢,虽然他们都是久经沙场,能征善战,经验丰富,但是在运筹帷幄这方面却是短板。洪承畴现在都感到江郎才尽,问计这些人都耍开了肉头阵。
  
  大会开了三天,也没拿出一个令洪承畴中意的退敌之策,瓮中之鳖难道瞪眼等死不成?等大清的救兵,还需要一段时间,关键是现在洪承畴清楚的很,朝中无兵可派,偌大的大清朝缺兵统领,谁能堪此重任?
  
  不过洪承畴现在觉得他有一种高手的寂寞,如果是孝庄皇太后能给他派来宁完我或者范文程,他兴许会能够研究出破敌之策,但是这好像是一种奢望。
  
  这几天的商议中,很多军将说的都是溃败的原因,有的说明军的火枪太强,真不知道林毅是如何造出来这种火枪,简直比红衣大炮杀伤力还大。
  
  洪承畴觉得这的确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大明的火器,洪承畴当然了解得一清二楚,至于这种不点火就能发射的火枪,他也感到有些懵逼。
  
  进而洪承畴就想到了如何弄些大明的火枪来,以后也仿造一些,就像当初他们仿制大明的红衣大炮一样,如果能仿制出这种火枪,装备军队,明军的优势就被打破了。
  
  但是阿济格和鳌拜则认为,明军的火枪先进这只是一个方面,他们屡吃败仗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火枪,而在于明军队的战斗力已经有了飞速的提升,远远超过了他们,令他们野战也讨不到便宜,这一点他们不愿意承认也不行。
  
  至于战斗力这方面,洪承畴也有些百思不得其解,明军的战斗力,他最清楚不过。特别是野战,明军怎么可能是清军的对手?
  
  当年的大凌河之战,小凌河之战,宁锦大战,哪一次不是以明军的失败而告终?就是当年袁崇焕领导的关宁铁骑,靠的也是坚城加火炮的配合取胜。
  
  如果双方在绝对公平的情况下,在野外摆开战场,马来刀往的拼杀,关宁铁骑未必是满清八旗的对手。
  
  可是现在,投降大清这两年明军的战斗力怎么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姓林的领导的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竟然如此强悍,火枪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山海关大战,皇姑屯之役,加上这一次的锦州城外的四路兵马大战,真杀实砍,反复证明整体上,双方战力而言很明显清军处于下风。
  
  这一点他在城头上看的清清楚楚。
  
  还有的军将提出这一仗,他们失败的原因在于林毅指挥得当。四门外的战场首先都是用最先进的火枪展开攻击,把鞑子们冲锋打乱之后,明军然后发起冲锋,然后他们就失败了。
  
  这一点洪承畴不认可,他觉得这一仗自己的指挥根本没有问题,以逸待劳,堪称经典。虽然失败了,但是他觉得方法肯定没有错,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战力不济。
  
  城中的粮草还能够维持将近一个月,但是一个月之后呢?如果救兵来不到,当时运不来,解不了锦州之围,那锦州城可就危险了,他们离完蛋也就不远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如果断了顿,他们能支撑多久呢?
  
  这个问题,洪承畴不是没有遇到过,极度饥饿的情况下,人吃人的事都可能发生,在那种情况下谁还管什么城池呀,胜败呀,国家呀,每时每刻想的都是如何能够填饱肚子。
  
  那段的经历太可怕了,他真的不敢再遇到。
  
  洪承畴和众军将又陷入了讨论之中……
  
  最后洪承畴眼睛一亮,突然想起一件事来。
  
  弘文馆大学士,三朝老臣范文程曾经给孝庄皇太后出过主意,就是如何对付大明,他说了四个字,那就是以汉治汉。
  
  为了具体实现这四个字,孝庄皇太后亲自派他带着两份厚礼先去四川见张献忠,后去福建见郑芝龙。这边的宁锦防线,只要能够让他坚壁其磊即可。
  
  也就是说,只要能把明军阻挡在宁锦一线,他们就有办法让大明不战自乱,最后逼迫离你退兵。
  
  既然如此,他又有何忧哉?眼前吃回败仗也不算什么,胜败乃兵家之常事,至于伤亡重大也在情理之中。虽然被困了,但是明军休想拿下锦州,那边还有义州,想困城那就让他们困好了。
  
  城中粮草还能坚持将近一个月,一个月后京师可能会发来救兵,到那时说不定范公就回来啦。锦州和义州,只要还在大清的手中,他们就还有希望。
  
  想到这里洪承畴,又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两只眼睛又充满了希望。
  
  锦州城外,明军的大营绵延数十里,环绕锦州城,一眼望不到边。帐篷一座挨着一座锦旗飘扬,像海洋一般,护城河外,几里地处一道接一道的三道深沟已经挑好了。
  
  林毅在每天在军帐中,有美女们陪着,喝酒吃肉,听歌看舞,好不自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