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弑红尘 > 第一百二十四章国难当头

第一百二十四章国难当头

第一百二十四章国难当头 (第2/2页)

……
  
  半日后,又一道急讯传来。
  
  “报——西北镇边军八万余,已于吾夷城方向行来,二日内必达紫竹林,此军统帅是伍国华,军师魏不归道长。”
  
  “哦,八万余?好,魏道长好手段,竟给朕带来了八万将士,天助我也。”
  
  薛乾骑在马上,听着传讯兵传来的一道道好消息,捻了捻胡须,心潮澎湃,大喊道:“全军加快行进速度,务必在四个时辰内赶往紫竹林!”
  
  ……
  
  同一时间,一道急讯也由四方传进皇宫中。
  
  昭帝坐在寝宫中,听着王友担忧的禀报,眸子里透着丝丝凉意。
  
  “终于来了吗?”他喃喃道。
  
  这一天,还是来了,昭帝掩下情绪,没有动怒,静静地听完王友的禀报。
  
  “除去驻守边疆的军队,我们可以调动多少将士?”昭帝问道。
  
  王友脸上浮现起一丝凝重,有些黯然的道:“大约五万不到,而且都是从各地聚集起来的,恐怕军心不稳。陛下,咱家还是建议,将驻扎边疆的部队全部调过来。领土失去,还可以收回,国没了……就真的没了!”
  
  昭帝起身,负手而立,望向天边几朵白云悠然,深沉的说道:“不可,便是他薛乾,也不敢调动楚碣关二十万大军。朕,更不会调动任何一方兵马,哪怕一兵一卒也不行。领土不可失,国也不可灭。”
  
  “只要守住梁京城,那我陈国就不会灭亡。王公公,朕只需这五万兵马,加上梁京城十万将士即可。”
  
  昭帝转身看向王友,眼里满是坚定之色。
  
  王友知昭帝意已决,几道哀叹,道:“陛下,这梁京城的十万将士,恐怕大多数都已被薛乾收买了,如若到时他们之中有人临阵倒戈,定会置我军于不利。”
  
  此刻,昭帝突然站直了身子,向王友恭敬地鞠了一个躬,眼里带着异样的情绪,郑重地道:“朕知道。所以能否守住城池,朕要交给你和你的侍卫队了。拜托你了。”
  
  “那陛下的安全……”王友的声音突然变得很柔和,急忙去搀住昭帝,他可受不起昭帝这样的大礼。
  
  十年前,他是先帝的亲身侍卫,更是受师父平南王的嘱托,一定要保护好先帝。然而,南云国一战,他却亲眼看着昭帝死在敌人手中,而无能为力。
  
  他自责,悔恨。从那以后,他亲手阉了自己,尽可能陪在年幼的昭帝身边,许下了侍奉昭帝一生的毒誓。
  
  纵是死,也要死在昭帝的前面。
  
  “我得照顾好你,保护好你。”王友补充道。这个黑头炭脸的粗犷汉子,眼里已有些湿润。
  
  昭帝见这壮硕的汉子眼圈发红,就要哭出,不禁哑然失笑,轻声道:“王叔,守好城池,就是给我的最好报答。不要担心,太爷爷会跟在我身边,保护我的安全。”
  
  “好!这一次,就让我与梁京城共存亡,城在人在,城亡人王。”
  
  王友葬了伤感,坚定的道。
  
  翌日,小雨绵绵,凉风拂面,梁京城沉沦在一片白雾之下,羌笛声悠悠。
  
  朝堂之上,昭帝因为薛乾就“义正言辞”“理由充分”顺应天道、揭竿而起,讨伐昏君的做法勃然大怒。百官惊悚,立于朝中沉默不语,生怕被迁怒,谁知昭帝再以昨日无奏之事,罚了朝中半数以上的大臣,获敛了不少金银财宝。
  
  这笔钱,他要留下来,交给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士家属们。
  
  梁京城风声鹤唳,有坊间传闻,梁京城即将大乱,陈国即将动乱。人们忧心忡忡,惴惴不安。有人拖儿带母,举家迁移,希冀找到世外桃源之地,免去战争的纷扰,安渡余生。有人义愤填膺,辱骂薛乾大逆不道,也有指责昭帝无所作为者……一时间,各种流言蜚语在城中疯传,人们越发惶恐不安。
  
  两日后,一支多达五万人的军队,驻扎在了梁京城外,同时,守护整个梁京城的十万大军中,有将近三万将士也走出了梁京城。随着那厚重的朱红色大门彻底关上,整个梁京城,陷入了绝对的恐慌中。
  
  正在这时,一道由昭帝亲自拟下的圣旨传了下来,瞬间安抚了城中百姓的心。
  
  没有人能够想到,年仅十六岁的昭帝,竟不忍看到城中百姓遭受战火吞噬,不忍看到万千百姓因此流离失所。他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御驾军中,死守城外,与梁京共存亡。
  
  简单来说,就是在梁京城外,与叛军来一场生死决斗。
  
  一些曾谩骂他无能,嘲弄他无用的人,在得知这件事后,都羞愧的低下了头。
  
  他虽贵为一国之君,但他才十六岁啊,还是个孩子,却要承担起那么大责任,将生死置之度外,守护梁京城,守护整个陈国。
  
  他甚至没有调动边疆的一兵一卒,也没有征用一个兵马。
  
  直到这一刻,人们才感受到了他的好;直到这一刻,人们才知道昭帝有多勇敢;直到这一刻,人们才知道昭帝有多伟大。
  
  这个是英雄!
  
  有人因为这个明君喜极而泣,有人因为这个明君不甚惋惜,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而对于判乱分子的薛乾,被骂了一个狗血淋头,祖宗八代都被人找出来唾弃了一遍。
  
  梁京城楼上,王友身披铠甲,手执一明晃晃大刀,垂头眺望被三万将士护在其中,正气凛然的昭帝,心里百般不是滋味。
  
  他答应了昭帝守护好梁京城池,却没有想到,昭帝会离开安全的皇宫,亲自率军抵抗叛军。
  
  叛军之多,恐有十万以上,又得十二们宗门的大利支持。而我军,仅八万将士。就连城中剩下的七万将士,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
  
  昭帝身单力薄,还将他最信赖,实力最强悍的侍卫队留在了这里。
  
  王友突然明了昭帝当是对他所说的话,那一句“拜托了”,到底是蕴含着多少心酸和无奈,以及期望。是孤注一掷,是别无他法,是对他王友赤裸裸的信任。
  
  这城中七万将士是否会判变,直接关系到梁京城的失收。
  
  而他与这一百二十名侍卫,是守护好梁京城最后一道城墙的关键,意义重大,不容有失。
  
  王友心里好难受,缓缓转过身,眼圈都已通红,他瞧了又瞧眼前这一众身材魁梧,气息深沉的铮铮铁汉们,忽觉嗓子里堵着什么,很不舒服,让他哽咽了。没有办法,他举刀嘶吼,哑着声道:“守住梁京城,势与梁京城共存亡。”
  
  一滴泪,终是在这个黑脸壮汉的眼眶里盛不住,滑了下来。当着众多将士的面,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竟然哭了。
  
  昭帝的侍卫队,从来没有正队长,他是这群侍卫的领导者,他有权利决定他们的生死。但这般以殉国难为己任,虽义不容辞,但和送死有什么区别,他心怎能割舍?
  
  “守住梁京城,势与梁京城共存亡。”
  
  “守住梁京城,势与梁京城共存亡。”
  
  “守住梁京城,势与梁京城共存亡。”
  
  ……
  
  一百二十位同样身被铠甲的侍卫不惧生死,慷慨赴义。振臂呼应,其声穿云裂石,震耳欲聋。身旁的将士见此无不动容,不约而同的唱起了壮哉军歌。
  
  这一夜,梁京城下灯光通明。千嶂里,篝火遍地,有军歌飘遥万里,响遏行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