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唐第一长子 > 第五百七六章 攻破高昌 太宗喜悦

第五百七六章 攻破高昌 太宗喜悦

第五百七六章 攻破高昌 太宗喜悦 (第1/2页)

高昌皇宫中的财宝一共搬了近七天,一辆辆大车将财宝从高昌皇宫中给运出去,说真的,侯君集是出了大力的,几乎他一脉的武将,都被侯君集给挡住了。
  
  于此同时,为了分散这些武将对高昌皇宫的注意,侯君集下令继续攻伐。
  
  七天的时间,高昌三郡、五县、二十二城(根据出土文书、墓志等,认为是三府、五郡、二十二县)皆被拿下。
  
  这时候的唐朝疆域,东至大海,西至焉耆,南达林邑,北抵贝加尔湖,拓地千里,深深地矗立在东方大地上,俯瞰着他的子民。
  
  等高昌被灭的消息传回了大唐,李世民也是终于重重的松了一口气。
  
  这高昌其实也是李世民在重压之下,悍然发动的决定,其实在唐朝内部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
  
  主战派认为,唐朝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西域的问题不能再任其发展下去,从长远的战略考虑,出兵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另一派反对用兵西域,他们的观点是长途出兵,负担太重,为西域付出这么沉重的代价不值得。后一种观点的主张者没有留下清楚的记录,但是从观点上看,符合魏征的一贯思想。
  
  麹文泰曾经对他的亲信说,他到过隋朝,也到过唐朝,他一直认为隋朝比唐朝强大,而强大的隋朝也没有力量出兵西域;唐朝即使出兵,也不会太多,因为发兵多则军需供应会很困难;如果发兵三万人以下,力量不足以打败高昌;唐兵要过莫贺延碛(著名的戈壁滩),会让唐军疲惫不堪,高昌以逸待劳。
  
  当然,对于麹文泰而言,他还有一个重要的靠山,西突厥的欲谷设驻扎在可汗浮图城(唐朝的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与高昌互为犄角。
  
  西突厥才是高昌最重要的砝码,是高昌抵抗唐朝中央的决定性力量。
  
  这些都是问题,那么远征军队,是出还是不出?
  
  不出,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后果严重。
  
  出,麹文泰所说的问题确实存在,劳师远征,困难重重。自然环境恶劣,军队供给艰难。
  
  出兵少了,可能解决不了问题;出兵多了,国家财政负担更重。
  
  是继续忍让还是迎接挑战?
  
  最后是李战给了李世民的信心,李战告诉李世民此战必胜,而且胜了之后,大唐将打开一个新的局面,有的高昌之后,后面的焉耆,龟兹...那将都是大唐的领土。
  
  当然了,李战给的信心还不足,李世民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担心,就是西突厥,这场战争的关键,不是唐朝讨伐不臣,如果仅仅是高昌,那就太简单了。
  
  关键是高昌后面的西突厥,唐朝必须认真考虑的是能否坚决与西突厥开战。
  
  如果迎战,就必须做好西突厥参战的准备。西突厥的欲谷设刚刚取得连续胜利,西域的多数国家都被他征服。唐朝平定高昌,要做的最大准备就是全面与它开战。
  
  不论是从总体战略,还是从国际政治出发,都要考虑这一点。不战则已,战则必须保证完胜。对于高昌背后的西突厥,尤其不能心存侥幸。
  
  想来想去,最后唐朝还是出兵了。跟这为了保险李世民发布的《讨麹文泰诏》,全篇都是历数麹文泰的罪行,提到西突厥也仅仅是说,麹文泰挑拨了西突厥的内战,结论还是要惩罚麹文泰。
  
  这表明,讨伐麹文泰是大唐的内政,是皇帝对丧失臣节的麹文泰的讨伐,不是对外战争。言外之意,是不希望外人插手。
  
  只是李世民却并没有想到...西突厥其实早就已经外强中干了,这次的大战,除了有侯君集为行军大总管,薛万均等为副大总管,还有总管多名。
  
  参战的军队除了府兵外,还有多民族的兵种参战,有打先锋的薛延陀军队,还有阿史那社尔率领的突厥兵以及契苾何力统率的铁勒兵。不一而足。唐朝到底出兵多少人?
  
  根据《旧唐书·高昌传》的记载,总数大约有二十万。
  
  高昌有多少人口呢?不足十万人。这显然不是唐军的主攻目标,唐军的庞大军队是给西突厥欲谷设准备的。结果呢?欲谷设侦察到了唐军的力量,也知道了李世民的决心。最后在唐军到达之前,欲谷设提前跑了,一口气向西跑了一千里。
  
  谁也没有想到,历史有时就是这么意味深长,表面看起来十分荒诞,唐王朝不远万里浩浩荡荡的出兵,竟以这样轻轻松松地取得胜利,这不是有一点令人啼笑皆非的感觉吗?
  
  几乎是用最小的代价取得的最大胜利。
  
  从而以后,唐朝在西域拥有的决定性的地位,为国际之间展开文化交流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