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 第41章 东南互保

第41章 东南互保

第41章 东南互保 (第2/2页)

按着和列强商定的互保协议,出兵勤王是违背协议的。夏辛酉部可以解释,是在订立协议前派出去的。现在再派兵,等于是自行撕毁协议。
  
  袁世凯只送去一些军火,没有加派军队。
  
  他没有李鸿章和张之洞的资历,更不如刘坤一那样的羽翼丰满。
  
  不敢和朝廷顶牛,只能出言搪塞:“自津郡不守,游匪溃勇勾结土匪,多持洋枪,时来窜扰,几于防不胜防……半有以来,已觉疲于奔命,左右支拙……京师天下根本,现值军情紧急,奉诏征兵……中心焚灼,莫知所措……可否仰恳天恩俯准,俟将郑家口及平阴县两股土匪办理稍有就绪,再抽拨队队伍,饬令迅即北上之处,出自鸿慈逾格。”
  
  几乎是用乞求口气请求寛限。态度极其诚恳,就是不办真事。
  
  不过,这个时候他的兵力确实吃紧。都派到与直隶接壤地带,防止那边被打散的义和团流窜到山东境内。
  
  八月十五日,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带着光绪皇帝等仓皇出逃。
  
  清**谕令袁世凯驰援,他仍然找种种借口推脱。
  
  为了执行“东南互保”,也确实难为袁世凯了。因为他所受的压力不仅来自上面,还有下边。
  
  京畿被敌攻入,皇帝和太后逃命,他手下的热血男儿受不了了。
  
  比如,在鲁直边界带兵围剿义和团的张勋,就几次请缨“前往京、津助剿洋夷”。
  
  见京城失守,心急如焚:“吁请大帅率队勤王”,并说,袁世凯如无法分身,他可以会同各营前往。实在不行,他愿“独树一旗,作马革裹尸之想”,已报“君父大仇”。
  
  对于张勋的满腔热血,袁世凯不能挫伤,于是批道:“览禀,忠勇可嘉,但曾奉旨责成守土未敢轻动,姑俟商定,再行饬知。现在武属匪窠尚多仍望努力肃清为要。切切!”
  
  庚子国难,以战败方主动乞和,订立了那个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辛丑条约而告终。辛丑条约的签订也是个划时代的事件,表示中国已经彻底沦落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辛丑条约除了那么多的惩戒和限制条款之外,仅给列强的赔偿竟高达四亿五千万两,当时合每人白银一两多。对于一个早已民生凋敝的社会,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清廷所以接受这样苛刻的条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为了保住慈禧的命。在谈判期间,列强动辄要打到西安揪出祸首。而军机首辅荣禄交代给负责谈判的奕劻和李鸿章的话是:不惜一切代价保住太后。
  
  在联军提出不惩治罪魁不言和的威胁下,慈禧太后为保住自己这条老命,曾先后四次下诏严惩所谓的战争罪犯。像切西瓜一样砍了一百二十多个朝臣和各级官员的头。
  
  这其中却实有罪该万死之徒,比如山西巡抚毓贤。他开始的处罚是免职回乡,后来在列强那里通不过,返乡时走在半路被赐死。
  
  而多数人是因为遵从了朝廷的旨意,而当了无辜的替罪羊。
  
  最该死的,应是一直在做太上皇梦的载漪。因为判的是候斩而不是斩立决,反而保住了一条命,最终被流放到大漠。
  
  他的那个当了大阿哥的儿子溥儁,也因为受他的牵连而被废。这场乙亥建储的闹剧,也可笑收场。
  
  听话的,遵旨行事的成了罪人,而自行其事,各自为政,另搞一套的人却获得了嘉奖。
  
  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等人因东南互保和剿灭义和团有功,加太子少保衔。
  
  跟着这样的朝廷,和谁讲理去?再有政令,是听还是不听?
  
  用刘坤一的话说,慈禧这个老寡妇,为了她的一己之私,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签订辛丑条约,李鸿章又一次担了卖国的骂名。
  
  被重新任命为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到任不久就病死。
  
  这个时候的清**,已经没有了任命直隶总督的完全权力,在内外的一致呼声中,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