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 第423章 学术成果1

第423章 学术成果1

第423章 学术成果1 (第1/2页)

在德游学时期,是蔡元培潜心治学、辛勤笔耕的黄金期。他在这里进一步形成良好的西方学术修养,摄取各类学术精华,又以深厚的国学底蕴,形成了对东、西两大文明的独特认知,这为他后来回国后领导和革新全国性的文化教育事业,奠定了思想和学术基础。
  
  蔡元培以“爬格子”的方式半工半读,在这一期间编著了《中学修身教科书》,编写了《中国伦理学史》,翻译了《伦理学原理》。这些著作奠定了蔡元培在中国学术和教育界的地位。
  
  《中学修身教科书》共五册,前两册1907年12月初版,后三册1908年3月初版。
  
  此书如蔡元培所说:“悉本我国古圣贤道德之原理,旁及东西伦理学大家之说,斟酌取舍,以求适合于今日之社会。”
  
  早期的修身教科书,一类翻译自日本、欧美的修身与伦理教科书,重西学轻传统,未能很好地适应国情;另一类则为国人自编,几乎都是以传统经学为基础,固守忠孝仁义,缺乏先进的民主思想。对当时已经逐渐融入现代社会的中国教育来说,这两类修身教科书都显得很不适应。
  
  因此,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学修身教科书》,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该书中西结合、兼容并包,一方面对中华传统伦理批判继承,另一方面对西方先进思想辩证吸收。其中对“愚孝愚忠”的批判,对儒家经学教义的扬弃,对公义、公理、公德,自由、平等、博爱等现代民主理念的提倡,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文化启蒙和思想解放,也为后来民国修身教科书及公民教育教科书的编写树立了一个标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传统儒家对于个人修身的最高要求,也是每个儒家子弟穷其一生来追逐的理想境界。蔡元培在编写《中学修身教科书》时,前四册书分别以“修己”、“家族”、“社会”和“国家”来命名。很显然,他希望中国人继续坚守“修齐治平”这个儒家伦理道德的理想。但在这个延续了两千年的“旧瓶”中,他是装了“新酒”的。
  
  蔡元培在《中学修身教科书》第一册中,强调了修己的重要意义及要求。
  
  他在《修己总论》中这样写道:“道德者。非可以猝然而袭取也。必也有理想、有方法。修身一科,即所以示其方法者也。夫事必有序。道德之条目。其为吾人所当为也同。而所以行之之方法。则不能无先后。其所谓先务者。修己之道是已。”
  
  至于如何修己,他认为“凡道德以修己为本。而修己之道。又以体育为本。”这种“体育为本”的价值观念,在蔡元培1912年提出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等五种教育方针中也有所体现。
  
  “军国民教育”与“体育为本”是一脉相承的,这一价值观念不仅在当时,即使在今天也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如何康强身体,蔡元培提出了许多务实的要求,与后来那些泛泛而谈的伦理思想有着天壤之别。
  
  “孝行为本”的家族伦理。蔡元培认为“凡家族所由成立者。有三伦焉。一曰亲子。二曰夫妇。三曰兄弟姊妹。”“事父母之道。一言以蔽之,则曰孝。”他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义妇和。”提倡“孝者百行之本。”但对于“忠孝”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伦理道德观念,蔡元培在《中学修身教科书》中的态度是有所批判、有所辨别的。提倡“忠孝”的同时,他反对“愚孝”、反对“盲从”。乱命不可从,“今使亲有乱命。则人子不惟不当妄从。且当图所以谏阻之。”
  
  蔡元培在《中学修身教科书》中,提倡“博爱为本”的社会伦理。主张“人之在社会也,其本务虽不一而足,而约之以二纲,曰公义,曰公德”,而公义公德都离不开博爱,所以“博爱”是社会伦理的核心。“图公益、开世务”,以美善社会,尽公义公德,这样才能建功立业,谋取社会幸福,推进社会进步。
  
  在社会伦理中,他还提出了“取之有道”的生财之道和“用之有益”的通财之义等等。
  
  对于“爱国为本”的国家伦理。蔡元培认为“爱国之心,实为一国之命脉”,“爱国心为国家之元气。”爱国关系到国家兴衰,是国民应尽的义务。之后,蔡元培又话锋一转,提出爱国不等于“爱君”,他指出国家是公权的国家,不是“全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国家。他在强调国民对国家尽义务的同时,也强调国家对国民尽义务,二者都是权利义务的统一体。此外,蔡元培还强调“依法治国”,他认为“吾人对于国家之本务。以遵守法律为第一义。”“法弊尚胜于无法”。他强调“执法必严”,认为“法律虽不允当仍须遵守。”这一“法治”的思想无疑是超前的,也是对“人治”的批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