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章献明肃皇太后 > 第107章:篡位(3)

第107章:篡位(3)

第107章:篡位(3) (第1/2页)

司马光《涑水记闻》记载:“继恩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诣德芳,而以亲事一人径趋开封府召晋王。”
  
  司马老夫子这是为王继恩辩护,不知老古董是不知道晋王篡位搞的那套天怒人怨的把戏;还是明明知道却要颠倒黑白。
  
  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历史读本,如果他真要抱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心态替赵光义和王继恩、程德玄一伙辩护,那还真应验了“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那句话;他记载于《资治通鉴》中那些事实有几件是真实的有值得怀疑了。
  
  封建王朝有话语权和书写权的儒生们将自己的观点作为历史留给后人来欺世盗名那就是品行上的问题了!
  
  姑且不谈《资治通鉴》,只听《涑水记闻》是如何描述王继恩的。
  
  司马光把王继恩不执行宋太后懿旨,召唤赵光义进宫解释为对朝政有三大利好:
  
  其一,赵匡胤早就有意让赵光义继承皇位。王继恩是赵匡胤的贴身太监,是赵匡胤一手培养、提拔起来的;王继恩乖巧机灵善于察言观色揣摩上意,知道赵匡胤想让赵光义继位。
  
  赵匡胤生前不立太子,就给晋王赵光义留下希望;赵匡胤封赵光义为晋王,而没有封自己的儿子为王,就是让赵光义的地位高于诸位皇子,显然想让赵光义继位。
  
  赵匡胤让赵光义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积累资本;更让他出任开封府尹繁荣东京的商贸市场,明显有栽培历练之意;赵光义的才能、人脉、履历都是诸位皇子不可比拟的。
  
  其二,为了避免朝廷争斗不休。如果让德芳继位,德芳不满十八岁,才疏学浅,寸功未立,德不配位,赵光义肯定不服,必然引起叔侄之间旷日持久的争斗,甚至有可能引发长期战乱、叛乱等不可收拾的后果。
  
  其三,为了避免后宫干预朝政。赵匡胤驾崩时,宋皇后还不满24岁,德芳不满十八岁。宋皇后深受赵匡胤的宠爱和信任,但是宋皇后没有生育子女,她把德芳视同自己的儿子抚养;希望德芳继位自己以便垂帘听政。
  
  王继恩洞悉宋皇后的意图,为了避免后宫干政带来的恶果;果断掐灭后宫干政的火苗,所以说王继恩改写了宋代历史;是个大大的英雄。
  
  司马光《涑水记闻》是耶非耶,只能让事实去做验证。
  
  宋太祖赵匡胤于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冬十月二十日崩逝,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称宋皇后为开宝皇后,让她迁居西宫。
  
  赵光义在福宁殿也就是万岁殿登基史称太宗,改年号为太平兴国。
  
  群臣在万岁殿朝拜新帝,先帝尸身停放在正堂上,太宗一边接受朝贺,一边嚎啕大哭,悲痛万分。
  
  宋太宗即位第三天大赦天下,命边境士兵停止侵扰外境;群臣要提建议可以上表,也可以面谈。
  
  宋太宗宣布遵循先皇制定的各项制度,封赏文武百官。
  
  宋太宗封皇弟永兴节度使兼侍中赵廷美为齐王,担任开封府尹兼中书令;造成一个他百年后由赵廷美继承皇位“兄终弟及”的态势。
  
  同时宋太宗封太祖的儿子赵得昭为武功君王,赵德芳为兴元尹。
  
  命令太祖的儿子和齐王赵廷美的儿子都称为皇子,女儿都称为皇女。
  
  太平兴国元年,即宋太宗登基两个月,赵光义诏令增加科举考试的名额。
  
  宋太祖时每次科举录取人数不超过百名,宋太宗将亲试进士增为109人,诸科207人,全部赐予进士及第;又将州县推荐到京城参加考试15次以上而不中者184人全部赐给进士出身,总共录取500人。
  
  500人都从优授官,士人皆大欢喜,盛赞宋太宗就是唐朝的李世民;宋太宗的皇威和身价比太祖爷提高了一倍,掩饰了他夺嫡篡位的劣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