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章献明肃皇太后 > 第267章:追杀(5)

第267章:追杀(5)

第267章:追杀(5) (第2/2页)

薛居正与沈伦是太祖朝的旧相,太宗前期忙于巩固帝位留用他们有利于消除舆论的非议。
  
  不过,太宗一即位还是增补了卢多逊为相,卢多逊协助太宗夺位有功太宗既要酬谢他还要让他在相权中发挥关键作用。
  
  薛居正在宋太宗篡位五年后死于任上,沈伦、卢多逊任相达六年之久。
  
  他俩因为与赵廷美关系过于密切,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终于招致太宗的疑忌而罢去相位。
  
  沈伦、卢多逊罢相后,宋太宗在遴选宰相问题上采取了三项措施加强皇权的地位,防止宰相专权。
  
  其一,控制宰相任期。卢多逊之后的六位九人次的宰相,一般多在两年左右;最长的是李昉首次入相为四年略多,最短的是吕蒙正第二次入相,仅一年半。
  
  席不暇暖的频繁易相,其目的正如王夫之所说“摇荡其且前且却之心,志未伸,行未果,谋未定,而位已离矣”,这是太宗维护独裁专制的一着妙子。
  
  其二,削夺中书事权。太平兴国七年,宋太宗命长子、次子分日赴中书视事;次年又让五子同日赴中书视事,名义上是让诸皇子熟悉政事,实际上是派他们监督宰相。
  
  宋太宗还削夺了中书差除权知与通判等官的任命权,另设差遣院掌管;又把中书刑房划出成立独立的审刑院。
  
  其三,机构互相牵制。太宗在中央设三班院、审官院、考课院,置签署提点枢密院诸房公事,使机构重叠,互不隶属,便于皇帝控制。
  
  取代卢多逊的是开国宰相赵普,赵普在太宗朝再次为相;是因为他一直抓着宋太宗的七寸“烛光斧影”。
  
  赵普跟宋太宗有旧隙,卢多逊宰相位上也不断地诋毁赵普。
  
  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美谈,《宋史》本转说他“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赵普出身小吏,早年读书不多,但晚年仍只读《论语》,显然有违史实。
  
  从其所上的奏议可知他援古论今,涉略广博绝不是一部《论语》所能包括的。
  
  实际上,杜甫有诗说“小儿学问只《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因而宋代世人以《论语》为童蒙之书。
  
  宋太宗准备起用赵普,有人就在太宗面前说他的坏话;说他是山东学究只能读《论语》。
  
  宋太宗问赵普,赵普针锋相对的说了意味深长的一段话:“我确实不知书,只能读《论语》。辅佐太祖定天下,我才用了半部;还有半部可以用来辅佐陛下!”于是太宗决定用他为相。
  
  宋太宗再相赵普是为了让他在“金匮之盟”和赵廷美的问题上死心塌地得助自己一把力,为皇位传子铺平道路。
  
  赵普出卖了灵魂,换来了相位,却没有获得太宗的绝对信任。
  
  赵普再相,其权势、地位与作用已和太祖时期不可同日而语。
  
  南宋吕中一针见血的指出:“太祖时规模广大,故普慨然以天下自任而敢于事;太宗规模烦密,故普不免远嫌疑存形迹而救过之不暇。”
  
  赵普在相位时,太宗当着和尚骂贼秃:“我在藩邸时,常听说有朝臣强词利舌,陵替人物;或者遣使远方,归取财利。现在朝堂上还有这等事吗?”
  
  太平兴国七年五月,赵廷美被罢官削职送往房州安置;七月,太宗封长子赵元佐为卫王。
  
  迫害廷美、传位皇子的大局已定,赵普的使用价值也就差不多了。
  
  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后来改封楚王,他对父亲迫害叔叔廷美十分不满;对力助其事的帮凶赵普也相当厌恶。
  
  对已有储君地位的长子的好恶,太宗不能不重视,于是一年以后赵普罢相出朝。
  
  朝辞饯行时,太宗赐诗一首,赵普捧诗而泣,表示要将诗刻石与自己朽骨同葬九泉之下。
  
  从赵普生离死别的说辞推测,太宗似乎在诗里暗示将不再起用赵普。
  
  罢相以后,赵普一直在外地做知州;雍熙北伐当年,他正在知邓州的任上。
  
  五月,正当宋军节节胜利之际,赵普上《班师疏》,认为北伐“劳师伤财”,批评太宗“乐祸求功”,建议尽快班师,防备契丹南下。。
  
  从当时形势看,赵普的分析还是有见识的。不久,北伐果然失败,朝野都认为《班师疏》是致太平之策,赵普再次成为众望所归的宰相人选。
  
  雍熙四年(987年)十二月,赵普入朝,君臣相见,都别有感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