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426 我们变强了,但也变卷了(求订阅)

426 我们变强了,但也变卷了(求订阅)

426 我们变强了,但也变卷了(求订阅) (第2/2页)

不过,许秋估摸着,要是一个副教授真的五年拿着四篇SCI四区过来评教授,又没有其他特殊之处的话,基本上也不用评了,谁都PK不过。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许秋看了看金登平的学术成果和代表作。
  
  金登平的代表作有三篇,全部都打印了论文第一页,和申请材料放在了一起。
  
  三篇文章中,金登平全部是通讯作者,其中有两篇是ACSAMI,一篇是JMCA。
  
  学术成果一栏中,金登平特意注明了ACSAMI和JMCA都是一区文章,并标出了影响因子,一个是8点多,一个是9点多。
  
  另外还有十一篇文章,影响因子从1到5不等,分区都是SCI二、三、四区的,金登平也均为通讯作者。
  
  加起来,金登平课题组五年一共发了十四篇文章,虽然期刊的档次差了些,但工作量还是有的。
  
  学术成果检查完毕,许秋心里已经大致有了数,继续查看其它方面。
  
  教学情况,金登平每年给本科生上一门课,给研究生上一门课。
  
  他还特别列出了学生对他的教学评估结果,是98分(百分制)。
  
  说起教学评估,魔都综合大学也有教学评估。
  
  而且是在考试出分前,属于强制性的,学生不进行评估就不能查看分数。
  
  大概是怕考生看到自己的F,反手给任课老师打一堆一分(五分制)吧。
  
  魔都综合大学的教学评估,评的还是比较详细的,有十几个度量标准,包括老师有没有每节课都按时到达,课程是否通俗易懂,是不是只在课堂上念PPT等方面。
  
  不过,大多数学生也不会给低分,导致几乎所有老师都是接近5分的。
  
  毕竟,虽然教务处说是老师查不到学生具体给了他几分,但谁知道呢。
  
  这也是国内的传统,人们倾向于给高分。
  
  就比如外卖评分,大众评点评分,要是一个商家的分数低于4分,大概率是这家店真的有问题,小概率是被同行恶意刷了大量差评。
  
  学生培养情况,金登平一共指导了六名本科生做毕业设计,培养了四个硕士研究生,其中两个已经毕业,且都按时毕业,另外两个正在攻读硕士学位。
  
  许秋估计这个组是比较PUSH的。
  
  一个副教授带着两三个硕士生,平均每年能发三篇文章,而且倒是还都是通讯作者,没有一作,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大多数硕士生,就是像孙沃这样的,憋文章半天憋不出来。
  
  其实,正常硕士生三年能出一两篇SCI文章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了。
  
  而金登平手下每个硕士生平均都出了三四篇文章,所以真相只有一个,他的学生应该都被榨干了。
  
  另外,金登平还当了四年化学系本科生的辅导员,也是一个加分项。
  
  全部看完一遍,许秋觉得这金登平还是有点东西的,各方面干的都不错,决定给出正面意见。
  
  毕竟许秋和对方也没有什么利害关系,没必要给人家晋升道路增加阻碍。
  
  而且,许秋判断金登平大概率是个草根,不然按照他这些成绩,如果有门路的话,很可能会被提前提拔的。
  
  也不一定要破格提拔,完全可以早早的把他升到五级副教授,这样就不需要干满五年了,只需要干两年。
  
  不过,话说回来,这条道路也确实是给普通人走的。
  
  真正的大佬,根本不会从副教授这里等五年再慢悠悠升上去的。
  
  常规的路子都是国外做几年博后或者访问学者,然后直接走人才引进回国,落地就是带帽子的教授。
  
  比如魏兴思,别看他现在的样子,可能感觉他有点水,但许秋没来之前,魏兴思组里就发过EES这样的顶刊,而且组里的文章最低档次都是ACSAMI。
  
  其实,魏兴思已经是很强的那一拨人了,他看着弱,只是因为有许秋在旁衬托罢了。
  
  学术圈里人和人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就像那些一直待在国内的普通青椒,尤其是现阶段年龄比较大的副教授、讲师,科研方面的潜力多半有限,能够厚积薄发起飞的非常少。
  
  因为把时间再往前推到2000年左右,那个时候国内学术圈竞争很小,如果在那个时候都没能评上教授,基本上他们的科研能力就比较有限了。
  
  换句话说,现在很多年轻副教授的科研水平,是高于一些老教授的,很多年轻讲师的科研水平,也是高于一些老的副教授。
  
  这里只强调科研水平,其他方面则不一定。
  
  许秋观察过魔都综合大学材料系的情况,里面就有几个年老的副教授,包括他的辅导员于强副教授,一个抱着系主任大腿当小老板的副教授,还有一个主要进行教学,以及教实验课程的副教授。
  
  他们每年的科研产出都非常的少,几乎为零。
  
  而且,许秋进入材料系的时候,他们的是副教授,现在四年过去了,还都是副教授,一个都升不上去,估计也就那个挂靠系主任的副教授有些机会吧。
  
  另外,许秋还观察过隔壁化学系的四大院士,其中有三位公示了自己学术履历,这三位中有两位,在博士毕业后或者已经国内任教后,又跑到国外做博后或者访问交流超过四年时间。
  
  其实,也不难理解,现在的院士差不多是在1990-2000年的时候刚刚开始任教职。
  
  而那个时候国内的科研实力比较弱,不足以让他们突破自我,有点类似于灵气稀薄,练功不够快,也难以突破瓶颈,于是就纷纷出去找机会突破了。
  
  有些完成突破的科研工作者选择了回国,然后一路的发展,成为了一代领军人物。
  
  而现在国内的情况,和20年前已经大不相同。
  
  因为有一批批出国取经,又返回国内建设的人,使得国内的科研圈吸收了很多国外的经验,开始慢慢强大起来。
  
  虽然我们依然和头部科研强国有一定的差距,但这差距正在缩小。
  
  不过,所有的馈赠都是有代价的。
  
  我们变强了,但也变卷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