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朕真不是穿越者 > 九一之卷:错料一帆超十程 第8章 才子为郎典石渠——王维(中)

九一之卷:错料一帆超十程 第8章 才子为郎典石渠——王维(中)

九一之卷:错料一帆超十程 第8章 才子为郎典石渠——王维(中) (第1/2页)

第一回合的比试结束了。
  
  从一个陌生人的角度来看,比试双方的实力是旗鼓相当的。
  
  甚至有些人还敏锐的注意到,双方可能已经产生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其实,白永安自从来到宋朝之后,多少还是有些恃才傲物的,若不是碰上了传奇一般的数学家刘益,恐怕心中断然不会生出任何敬佩的感觉来。
  
  但是现在的情况明显已经有所不同了。
  
  就连他出题的态度,都变得谨慎认真起来。
  
  由于第一回合是民间高手先出的题,为了公平起见,第二回合自然是由他来永安先出手。
  
  白永安根本就没有客气的意思。
  
  他出了一道宋朝人想破脑袋也不会得到答案的题。
  
  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这道题是这样的:
  
  一架梯子长两丈。
  
  一端靠在墙上,一端靠在地上。
  
  梯子靠D的一端距墙面五分之四丈。
  
  梯子靠D的一端匀速向右滑动,每息十分之一丈。
  
  问:下滑第二息的时候,梯子靠墙一端的下滑速度是多少?
  
  对于白永安的第2道题,许多人仍然存在着审题困难,即便他已经将单位全都换成了宋朝的制式单位,并且连时间概念也都用“息”这个字进行了调换。但架不住大部分人对速度这两个字还缺少认知,倒不是他们不懂得这两个字的含义,而是因为很多人的基础观念当中,还没有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相互关系。
  
  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而实际上也的确很不可思议。
  
  首先这毕竟不是什么难于观察的事情,对于经验主义为王的中国古代历史来说,这种简单规律躲过观察者描述的概率非常低。
  
  其次从历史史实上来讲,早在公元前177年左右,成书的马王堆帛书当中,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路程这个公式。
  
  而在不久之后的西汉后期,不但顺理成章的出现了相关的算题。还将研究的方向发展到了变速问题之中。
  
  可两汉时期的学术文化是多么开明啊。
  
  随着汉朝的儒生们对谶纬之学的研究,数学的传播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掌握个加减乘除,但因为理论归纳的缺失,相关认知进入人类脑海的速度,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般自然而然。
  
  更何况,这可不仅仅是马王堆的数学水平就能解决的问题。
  
  虽然这道题在相关领域里极为基础,但它毕竟是微积分才能够解决的问题。
  
  就算是刘益,也不见得能够轻松地解出来——不使用微积分,或许还有别的办法,而许多人都认为宋朝的数学竟然已经发展到了,可以有事没事就去求一下球类体积的地步,那么他们距离微积分也就只剩下一步之遥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那位刘益在一次灵光乍现的话,那么现场完成莱布尼茨和牛顿的工作,恐怕也并非全无可能。
  
  何况他身边不远处还有一个叫做贾宪的恐怖怪物。
  
  而那个恐怖怪物旁边,还有楚衍家的那位公子。
  
  楚昭抿的嘴,什么话都没说。
  
  但是贾宪其实已经注意到,楚昭刚才在身前的纸张上写下了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