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三国之开局拆穿连环计 > 第四百九十一章 失败也没什么不好的

第四百九十一章 失败也没什么不好的

第四百九十一章 失败也没什么不好的 (第1/2页)

但是曹操也有对付的方法,那就是拒绝进口蜀锦,这就导致了诸葛亮最后不得不通过国家手段,控制百姓的收入来维持战争,可是这种情况持续不了多久诸葛亮也是非常清楚的。
  
  第一次北伐本来是蜀汉翻盘的大好机会,可是因为马谡的大意导致北伐失败,蜀汉从此失去了翻盘的可能,再加上之前刘备在夷陵之战浪输了,蜀汉人口大减,到了后期刘禅的身上穿着的衣服都是补丁。
  
  可是就是如此诸葛亮还是在不断地给蜀汉续命,可以说一代贤相名不虚传,但是个人能力使用有限,最终诸葛亮死在了北伐的路上。
  
  诸葛亮去世后,他的徒弟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那时的姜维其威望更不如诸葛亮与刘备,所以便只能就此北伐来分散这些世家的注意力,稳住益州。
  
  整个蜀汉基本上都是在北伐之中度过的,不是说诸葛亮与姜维不想安安稳稳地发展,他们十分清楚,内部矛盾过分尖锐,根本不会给他们任何时间去发展,只有不断的北伐打出足够大的地盘,让这些世家安稳闭嘴才有进一步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在姜维继承了诸葛亮遗志之后,邓艾偷渡阴平渡能靠着区区几百人就拿下成都的原因,那时不仅仅是刘禅没有了作战的欲望,整个蜀中上下各种大小世家都没有任何作战的欲望。
  
  在他们看来,那个时候也许蜀汉灭亡了才是最好的结果,他们便可以继续盘剥益州,扩大自己的地盘。
  
  这种情况不仅仅在益州上演,南边的江东日后也会上演。
  
  自从孙权年老之后,开始变得疑心颇重,加上太子孙登的死让孙权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来按照正常的历史流程,在嫡长子去世后,应当是有嫡则立嫡无嫡则立长,毕竟众人都十分明白国赖长君这个道理。
  
  可是孙权不这么想,在他看来,他的每个儿子应当都有机会,于是他便在孙和与孙霸之
  
  间产生了纠结,正是因为他的这种纠结,导致各大世家并不好站队。
  
  毕竟在主上没有决定谁为继承人的时候,导致这些世家一时间没有办法主动站队,只能跟着自己的感觉来,再者孙权又明里暗里透露给各大世家,两个儿子皆有机会继承他的帝位,就导致了站队的世家分成了两派,不但如此两派之中还互相斗争,彼此倾轧。
  
  而其中以陆逊为首的孙和派,更是因为一句禁中语泄露,导致一代名将陆逊被孙权猜忌,最后其忧惧而死。
  
  后来因为种种事件,孙权听了孙鲁班的话幽禁孙和,赐死孙霸力,立只有八岁的孙亮为太子,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操作,让江东的那些世家们逐渐地远离了权力的中心,让整个江东的政权元气大伤,原本整个江东的势力是处于孙氏集团,江东世家以及那些没有依靠的江东北人,三家之中的势力不断地均衡而产生出来的政权。
  
  而其中的江东北人便是如鲁肃周瑜这类的人才,而江东世家则代表的是江东四大世家为首的豪门望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