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漫漫成材路 > 第十三章 技术管理出奇葩

第十三章 技术管理出奇葩

第十三章 技术管理出奇葩 (第1/2页)

1993年,太平42岁了,要把科研后续工作交给助手歲柳,培养年青人。于是找到领导要求到技术室从事技术运行管理工作。
  
  一天,太平同管理变电所继电保护、变电所运行、变电所电气设备检修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到牵引变电所。看到变电所在投入并联电容补偿时,要先拆除电容差压保护,再投入电容运行。太平问:“为什么要这样呢?”他们说:“不这样做差压保护要误动,这一现象从电容投入运行至今已经10多年了”。太平翻开电容保护的图纸,发现在电容差压保护的电压互感器次边,没有直接接地,是通过一个放电间隙接地。太平问:“为什么不直接接地呢?”他们回答:“设计时就有,不敢取掉”。
  
  回到段上,太平打电话找到电容补偿的设计元老,他们也不知道它的作用,可能是从苏联引进技术时就有这一保护间隙。
  
  太平仔细分析原理,计算由这一间隙引起的悬浮电压有500至800伏,是造成差压保护误动的主要原因。太平写出分析论文,又和同志们一起到现场进行测试,证明分析结果。然后短接这一保护间隙,再投入电容时,一切都正常了。就这样,10多年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被太平解决了。后来把“论电容补偿差压保护的接地”一文发表在四川铁道刊物上。
  
  这不是太平第一次发表论文,早前已经发表了十多篇科研论文。当太平第一篇论文发表在铁道机车车辆杂志上时,铁道科学院留苏回国的研究员就给太平的原稿删除三分之一的篇幅。当太平一看到发表的文章时,心想:“这些研究员的水平真高,改得多好啊!”,当太平发表第4篇时,编辑基本不改太平的文章了。现在四川铁道的编辑连太平的错别字都不改(他们看不出来)。
  
  同样,太平发现牵引变电所的接触网馈线送电时,经常出现一送电就故障跳闸现象,有时要送好几次才送电成功。大家都在接触网上找原因,许多年都没有解决。太平分析了设备变化情况,牵引变电所的断路器已经由原来的油断路器、六氟化硫气体断路器改进到真空断路器。真空断路器具有开断速度快,断口绝缘恢复快,基本没有然弧过程的特点,很容易造成操作过电压。于是、太平把弱电中脉冲数字电路的传输线信号反馈这一原理应用到接触网27.5千伏的强电中。
  
  数字电路中的矩形波传送到线路末端时,由于线路开路,传输线的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产生终端反射,电压叠加成二倍电压后沿着传输线反送回来。牵引变电所馈线送电也一样,27.5千伏电压虽然是正弦波,在微分情况下,例如在峰值42千伏送出去时,接触网电压瞬间由零变为42千伏,在线路末端一样产生终端反射,形成84千伏电压又反射回来,在接触网的某一绝缘差的地方形成瞬间故障而跳闸。如果送电时间不在峰值上,反射电压低就送上电了,所以有时要送几次才成功。于是太平建议在牵引变电所馈线出口装一抗雷圈,以减少反射波的影响。这一经验后来推广到全路的牵引变电所中。
  
  1993年。管变电所运行的工程师说沙溪坝牵引变电所的铁损怎么这样高。管设备和运行的都找不到具体的原因,一位工程师说:“可能是投入并联电容补偿后,引起母线电压升高”。“用数据说话,升高多少伏电压,铁损增加多少?可能和差不多这样的话不要出现在工程技术人员的口中”太平说。几位技术人员分析不出结果。于是太平经过精确计算,认为我们的设计参数不可能使母线电压升高。但是同志们都抱着怀疑的眼光看着太平。
  
  太平说服不了大家,于是跑到资料室,找到近10年的运行月报,日报和年报。发现是在电容投入5年后才出现该所铁损增大的,把这一年的日报一天天地翻来看,啊!从铁损增大那一天起,一连好几天的运行日志上,值班员明明白白地写着:“铁损表有异常响声”。太平把这些资料抱到他们面前。“铁损表有问题,换铁损表”大家都同意了。
  
  1995年11月初,管理继电保护运行的工程师调到广州地铁,太平刚刚接过他的工作。一天早上刚上班就接到通知,沙溪坝牵引变电所1号主变差动保护动作,太平你要组织人员和设备进行故障查找。太平通知维修车间,要继电保护组、高压试验组、电气设备组,油化验组人员带上设备马上到沙溪坝处理设备故障。太平也和管电气设备运行的工程师一起赶到沙溪坝。
  
  试验两个多小时,天已经快黑了,保护组的试验检查已经结束,继电保护设备正常。高压试验也只有一两个项目了,设备应该没有问题。怎么办呢?就这样投入设备试运行吗?但是太平听值班员说:“昨天晚上下雨刮风时,看到外面一个闪亮光,差动保护就动作了”。“肯定是有问题的,问题在哪是呢?”太平心理想“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将设备投入运行,向上级汇报试验没有问题,这样也是可以的”。段长打来电话问事故原因,铁路局也问起来了。“不忙,等一会,正在找”太平回答他们。
  
  太平来到室外高压设备区,从保护范围内的高压进线,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到进线断路器,变压器,高压供出母线,仔细地观察。忽然太平发现约20多米高的山岩边上,110千伏绝缘子串傍边,1米多远的地方有一窝芭茅。安全距离是够的,大于1米。但是有过10多年科研经验的太平考虑问题要宽得多。太平心里想:“静态状态下够了,晚上吹风下雨时,动态情况下可能就不够”。太平叫电气和高压试验人员搬来长梯子,要他们爬上悬岩,看那窝芭茅。天已经黑了,打着手电筒。上面的人员汇报:“芭茅有烧伤的痕迹”。芭茅挖下来,太平把烧过的芭茅拿了一把,放在包里,这是证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