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天机七隐传 > 第二卷 谁主沉浮 第一百二十五章 再论善恶

第二卷 谁主沉浮 第一百二十五章 再论善恶

第二卷 谁主沉浮 第一百二十五章 再论善恶 (第1/2页)

来到陶邑的客人越来越多,有的是吕倾权的朋友,有的是鲁仲连的朋友;有的是来贺喜的,有的是来捧场的,更有些是不请自来的;客人中商贾名士、江湖豪杰、文墨骚客、乃至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多日之后,吕不韦的庆生宴席早已过去了,但客人们依然久久不散,相反还有人在听到风声后赶来陶邑凑热闹,这早已超出了鲁仲连和吕倾权当初的预料。
  
  所谓人多口杂,三人成虎,陶邑本是中原商都,人口流动巨大,随着各式各样的人在陶邑聚集,各种各样的消息也传遍了中原一带。有的说吕家腰缠万贯,去的人都能领到一块金饼;有的说鲁仲连豪侠仗义,武艺高强,一人单挑山东四兽;有的则说到了王诩,将他和吕家的前因后果也扒了出来。
  
  鬼谷子的大名渐渐现于人前,不少人便要求王诩讲经。一个叫侯嬴的人听闻苏秦正是学了鬼谷子的《阴符》才得以扬名天下,并要求王诩向大家讲讲什么是《阴符》。
  
  这一日,王诩正在春陶居别院讲解鬼谷子的《本经阴符七术》,一个衣着不凡的公子模样的人进来后在角落处搬了一张椅子坐下后听得津津有味。
  
  王诩讲完后侯嬴起身抱拳道:“请教先生!请教诸位!人言苏秦少时穷困潦倒,后三年足不出户,潜心精研《阴符》,因此成就功名!今日先生讲解《本经阴符七术》,区区七法,不过是修身养性、处世为人之道,并未细言计谋兵法等等,何以需要精研三年?”
  
  “道为本,术为末!区区七术,乃万术之本,倘若本末倒置,即使有千万种计谋,也不能运用得当!求学求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明意、第二领悟、第三运用、第四变通、第五升华。先生聪慧,一听就明,但能够领悟到的涵义和层次仍然不足,即使先生自认为领悟了,那也并非真正的领悟,仍需要在实际运用之时才能达到真正理解和领悟的境界!”王诩道。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先生今日之教诲,侯嬴终生不忘!”侯嬴闻后行礼鞠躬道。
  
  “在下请教先生!”一人站起来突然大声说道。
  
  王诩一看是荀况,笑道:
  
  “荀况请讲!”
  
  “原来当日在学宫指点在下的竟是先生,不想先生还记得我!”荀况道。
  
  “你也是好记性!你既是宋子高足,又兼修儒家学术,自然是有些疑问的!”王诩道。
  
  “先生讲修身养性,凝神聚气,表面上是为修炼,实则是为坚定意志,观察形势,击败对手,可是为此?”荀况道。
  
  “正是!”王诩答道。
  
  “儒家也讲修身养性,却是为了克制自己,不妨碍他人,不损害别人的利益!法家虽不讲修生养性,但同样要求人要约束自己,而不是运用诡计谋取利益,击败对手!如此一来,先生所讲之《阴符七术》岂非损人利己之道?”荀况道。
  
  “《本经阴符七术》所讲‘修身养性’,实乃‘修身养气’之道!儒家和法家所讲,乃是自我克制之法,道与法之高下不言而喻!世间万物阴阳调合,相生相克,有损有益!儒家修身不为悦己,只为悦人,是何道理?法家讲究损益,有纲有条,有法有度,然法度条款皆是人为,既是人为,就有偏差!”王诩说道此处,堂下不少人点头称是,王诩顿了顿继续道:
  
  “说道损人利己之道,荀况,我且问你,周武王起兵伐纣,算不算损人利己?两军对阵,若不损人利己,又如何战胜对方?”
  
  “这┄┄这种损人利己并非我说的损人利己!我说的损人利己是坑害别人,为自己谋取利益!”荀况道。
  
  “那你又怎知道我凝神养气,坚定意志,就是要坑害别人呢?”王诩道。
  
  “先生自然不会肯害别人,但有的人学了先生的《本经阴符七术》之后,未必就不会坑害别人了!”荀况道。
  
  “那也是那个人的过错,而非《阴符》之过!你心中一定认为,教会一个人使用计谋,他难免会使用计谋损人利己,比不得儒家的‘仁义礼智’,只会自我克制,而不会妨碍别人!是不是?”王诩笑问道。
  
  “正是,请先生指教!”荀况道。
  
  “一个人从一出生,他就要吸取母亲的乳汁,来喂养自己的身体,这可谓损人利己;一个人老了,要儿女无偿赡养,他必须损人利己,才能在世上苟活几年。倘若按照儒家所说克制自己,那么老人不能拖累儿女,生病的妻子不能拖累丈夫,商人也不能盈利,如此这般不妨碍别人,才能算不损人利己!诸位觉得,这样的儒家之道,称得上‘道’吗?”王诩向众人问道。
  
  堂下众人自然个个否定,王诩继续道:
  
  “诸位或许觉得我在故意攻击儒家,我就和大家来说道说道!一个人从出生就要吸取母亲的乳汁,但也会给下一代奉献乳汁;一个人要他的子女为他养老送终,因为他曾经给他的父母养老送终了;商人要盈利,他也会用他的盈利去养家糊口,这就是损益之道,有进有出,有失有得,是符合天道常规的!儒家的‘仁义礼智’,表面看上去是自我修身,自我克制,但是真正做到这样的人,往往会向外释放更强大的力量,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平衡,只有这样,才符合天道常规!像孔子这样的圣人,我们不能去攻击他,但是他所获得的力量,正是来自于他的自我修炼和克制!无论道家和儒家,他们的自我修炼都会获得力量,有的获得内在力量,这种力量会转化为生命的延长;有的向外获得力量,这种力量会变成财富和功名,都是同样的道理!”
  
  “先生这么解释,荀况有些懂了!先生认为,‘损人利己’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如何损人利己,可是这个道理?”荀况道。
  
  “杀人越货,偷盗使奸,是大家所认为的损人利己,经商盈利,攻城掠池,也是损人利己,其中自然是有差别的,但差别何在,就在于各位如何认识了!”王诩道。
  
  “说道这里,我倒想起一段往事!昔日在稷下学宫和诸子争论何为善恶,后来听田单说起,才知道先生当时竟然也在场!”鲁仲连道。
  
  “当日先生所言,今日可有改变?”王诩问道。
  
  “改变倒不曾改变,但今日我倒想再与先生和诸位大贤论一论这世上究竟何为善恶?先生刚刚所讲‘损人利己’的差别,我想也就在于是非善恶之分吧!”鲁仲连道。
  
  “鲁连子既有兴趣,我等何不来论一论?”一位叫乐正克的年轻儒家弟子道。
  
  “当日我也在场,今日再论善恶,求之不得啊!”荀况道。
  
  “我的老师当日也在场!”一个人嗓门似乎特别大,引得众人个个都看着他。这人叫匡谈,是公孙龙的弟子。
  
  “有公孙先生的弟子在此,今日就更要论一论了!记得当日我先问公孙先生,‘石头和木头哪个善、哪个恶?’后来公孙先生又反问我,我二人皆答不上来!直到今日,我也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今日先生在此,我正好请教!”鲁仲连道。当日年纪轻轻的鲁仲连和公孙龙抬杠,他自然记得清楚。
  
  鲁仲连这么一说,底下窃窃私语起来,有人心想:这石头和木头哪能说得上善和恶?坐在角落里椅子上的那位公子似乎也觉得这个问题不是个问题,打起精神来听王诩怎么回答。
  
  “这个问题我有答案,但未必回答得好!诸位既然有兴趣论善恶,且论一论,论过之后我再回答!”王诩道。
  
  “大家若不嫌弃在下年少无知,我就来起个头如何?”荀况似乎兴致十足。
  
  “你身兼法、儒二家,且原本争论的焦点就在儒法二家身上,你起头最合适了!”鲁仲连道。
  
  “当日孟子主持的论题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刚刚鲁连子问的是何为善恶?要想得知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自然先要搞清楚何为善恶,倘若善恶难分,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就更难辨别了。杀人越货、偷盗使奸是恶,舍己救人、接济他人是善,这些诸位自然没有争议!前者损人利己,后者屈己利人,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商人盈利,两军对战,有损有利,有失有得,就难以区分善恶了,诸位觉得可是如此?”荀况道。
  
  “商人盈利,两军对战,虽是有失有得,是善是恶,就事论事,岂能没有善恶之分?”乐正克道。
  
  “要说就事论事,世上之事,往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人说各人的道理,而且总说自己有理,哪里就能说得清!”荀况道。
  
  “正是正是!”匡谈一开口,嗓门奇大,众人皱着眉头听他说道:
  
  “所以公孙先生说得对,公道自在人心!是非自有公论,公道自在人心!”
  
  “公道自在人心,可人心长在人的肚子里,如何看得见?”荀况道。
  
  匡谈一愣,不知如何作答,情急之下大声道:
  
  “人心隔肚皮,划开肚皮不就看见了嘛?”
  
  这一声大叫,引得众人哈哈大笑。鲁仲连接话道:
  
  “是非自有公论,问题就在于这个‘公论’在哪里?何为公论?有没有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论?昔日我曾言‘善恶存于天地之间’,善恶的标准就是公道,天下究竟有没有公道?今日想来,仍然没有答案!”
  
  “鲁连子何必谦虚?鲁连子的话就是公论!”堂下一人道。
  
  “岂敢!岂敢!”鲁仲连抱拳道。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世上哪有什么公道?”一人摇头叹道。
  
  “阁下所言,正是世间普遍的看法!”鲁仲连对那人说完后对王诩道:
  
  “刚刚先生问我:‘当日所言,今日可有改变?’我明白先生的意思。鲁某虽然有所坚持,不过是一种信念而已!倘若公道果真存在,谁能将其显现在众人面前,公诸天下?是非善恶,先生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我同你一般的看法,善恶存于天地之间。公孙先生所言善恶在人的心中,人心岂非不在天地之间?所以无论善恶在于人心,还是存在于世间的某个角落,都是存于天地之间!”王诩道。
  
  “这么说来,老师与鲁连子并非意见相左了?这样就好得很!在下敬重老师,也十分敬佩鲁连子!”匡谈压低嗓门道。匡谈之所以压低嗓门,是因为他天生嗓门大,怕吵了别人。
  
  “公孙先生和鲁连子的意见自然相左!公孙先生认为善恶在于人的心,人的嘴;鲁连子认为善恶不能有人心来衡量,更不能听信人嘴里讲出来的善恶,善恶应该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而不能凭心而论,人云亦云,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分歧。我所讲的乃是善恶的本质,就本质而言,善恶存于天地之间!”王诩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